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细菌的种类及危害 | 第9-10页 |
1.2 细菌在环境中的生长过程 | 第10-13页 |
1.2.1 细菌的生长曲线 | 第10-11页 |
1.2.2 稳定期细菌的性质 | 第11-13页 |
1.3 抗菌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1.4 抗菌剂的种类 | 第14-25页 |
1.4.1 传统抗生素 | 第14-15页 |
1.4.2 抗菌肽 | 第15-17页 |
1.4.3 抗菌高分子 | 第17-19页 |
1.4.4 无机抗菌剂 | 第19-25页 |
1.4.4.1 石墨烯 | 第19-20页 |
1.4.4.2 银离子及其他金属离子 | 第20-22页 |
1.4.4.3 金属氧化物 | 第22-25页 |
1.5 我们的研究目标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1 实验所用缓冲溶液 | 第27-28页 |
2.2 杀菌实验 | 第28页 |
2.3 脂质体囊泡的制备 | 第28-29页 |
2.4 荧光泄露实验 | 第29页 |
2.5 溶血试验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3.1 钙镁离子杀菌活性的探究 | 第31-33页 |
3.2 荧光泄露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3.2.1 钙镁离子对100%CL脂质体囊泡的作用 | 第33-34页 |
3.2.3 钙镁离子对组成为DOPG:CL=58:42的脂质体的作用 | 第34-35页 |
3.2.4 钙镁离子对组成为DOPG:DOPE:CL=84:12:4的脂质体的作用 | 第35-37页 |
3.3 溶血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