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D摄像机的举重运动分析系统的预处理及研究
| 摘要 | 第2-4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 1.2 人体运动分析系统 | 第6-7页 |
| 1.3 该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 第7-8页 |
| 1.4 本课题的来源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8-10页 |
| 第二章 运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0-20页 |
| 2.1 引言 | 第10-16页 |
| 2.2.1 三维运动的分析 | 第10-13页 |
| 2.2.2 一般三维运动参数的估计 | 第13-16页 |
| 2.3 运动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16-20页 |
| 2.3.1 基于光流的运动分析技术 | 第16页 |
| 2.3.2 光流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 2.3.3 光流的计算 | 第16-18页 |
| 2.3.4 光流技术的不足 | 第18页 |
| 2.3.5 基于特征的运动分析技术 | 第18页 |
| 2.3.6 特征的对应 | 第18-19页 |
| 2.3.7 特征对应法和光流场法比较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图像序列的预处理 | 第20-27页 |
| 3.1 图像平滑 | 第20-23页 |
| 3.1.1 中值滤波 | 第20-21页 |
| 3.1.2 维纳滤波(Wiener)滤波 | 第21-23页 |
| 3.2 图像增强 | 第23-25页 |
| 3.3 背景去除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摄像机标定 | 第27-47页 |
| 4.1 引言 | 第27页 |
| 4.2 摄像机标定原理 | 第27-32页 |
| 4.2.1 定义几个坐标系 | 第28-30页 |
| 4.2.2 线性摄像机模型 | 第30-31页 |
| 4.2.3 非线性摄像机模型 | 第31-32页 |
| 4.3 摄像机标定的方法6 | 第32-38页 |
| 4.3.1 线性求解方法 | 第32-36页 |
| 4.3.2 非线性优化方法 | 第36-37页 |
| 4.3.3 两步法 | 第37-38页 |
| 4.4 立体视觉摄像机定标 | 第38-39页 |
| 4.5 基于单平面模板的摄像机标定实验 | 第39-42页 |
| 4.5.1 模板平面与其图像面之间的单应性矩阵 | 第39-40页 |
| 4.5.2 摄像机内部参数约束 | 第40页 |
| 4.5.3 摄像机标定求解 | 第40-42页 |
| 4.6 试验 | 第42-45页 |
| 4.7 立体视觉系统摄像机标定 | 第45-46页 |
| 4.8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关节点三维坐标的获取 | 第47-56页 |
| 5.1 引言 | 第47-48页 |
| 5.2 三维人体骨架模型 | 第48页 |
| 5.3 图像序列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48-49页 |
| 5.4 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 5.5 三维重构的方法 | 第50-51页 |
| 5.6 三维坐标的计算 | 第51-55页 |
| 5.7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