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消费主义与消费观的基本理论 | 第19-30页 |
2.1 消费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2.1.1 消费主义的含义 | 第19-20页 |
2.1.2 消费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0-21页 |
2.1.3 消费主义的实质及社会历史影响 | 第21-24页 |
2.2 消费观的基本理论 | 第24-27页 |
2.2.1 消费的含义 | 第24-25页 |
2.2.2 消费观的含义 | 第25-26页 |
2.2.3 影响消费观的因素 | 第26-27页 |
2.2.4 消费观的社会作用 | 第27页 |
2.3 消费主义与消费观的相关性 | 第27-30页 |
2.3.1 消费主义也是一种价值观 | 第28页 |
2.3.2 消费主义是影响消费观的文化因素之一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消费主义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观的变化 | 第30-39页 |
3.1 消费主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观的现实条件 | 第30-33页 |
3.1.1 消费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30-31页 |
3.1.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现状 | 第31-33页 |
3.1.3 我国居民消费观的历史变革 | 第33页 |
3.2 消费主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观的途径和表现 | 第33-36页 |
3.2.1 消费主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观的途径 | 第33-35页 |
3.2.2 消费主义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观变化的现实表现 | 第35-36页 |
3.3 消费主义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观产生的问题 | 第36-39页 |
3.3.1 对物质的强烈渴望 | 第37页 |
3.3.2 对享乐的过分追求 | 第37-38页 |
3.3.3 对炫耀和攀比的热衷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现阶段我国居民多元化的消费观 | 第39-57页 |
4.1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观的特征 | 第39-42页 |
4.1.1 注重时尚消费 | 第39-40页 |
4.1.2 偏爱超前消费 | 第40页 |
4.1.3 热衷休闲消费 | 第40-42页 |
4.2 现阶段我国居民多元化消费观的表现 | 第42-49页 |
4.2.1 消费内容的多元化 | 第42-48页 |
4.2.2 消费方式的多元化 | 第48-49页 |
4.2.3 消费目的的多元化 | 第49页 |
4.3 现阶段我国居民几种典型消费观评析 | 第49-53页 |
4.3.1 节俭型消费观 | 第50-51页 |
4.3.2 奢侈型消费观 | 第51-52页 |
4.3.3 炫耀型消费观 | 第52-53页 |
4.3.4 享乐型消费观 | 第53页 |
4.4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观的异化问题 | 第53-57页 |
4.4.1 异化消费的特征及表现 | 第54页 |
4.4.2 异化消费的危害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发展我国的消费文化树立合理消费观 | 第57-68页 |
5.1 建设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 | 第57-59页 |
5.1.1 吸收我国传统消费文化的合理内核 | 第57-58页 |
5.1.2 借鉴西方消费文化的优秀成分 | 第58-59页 |
5.1.3 发挥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 | 第59页 |
5.2 合理消费观的内涵及要求 | 第59-62页 |
5.2.1 合理消费观的内涵 | 第60-61页 |
5.2.2 合理消费观的要求 | 第61-62页 |
5.3 树立合理消费观的途径 | 第62-68页 |
5.3.1 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和监控 | 第62-63页 |
5.3.2 增强商家对商品文化意义的认识 | 第63-64页 |
5.3.3 建立和完善相关消费政策法规 | 第64-65页 |
5.3.4 加强居民的消费教育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