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张弦梁结构介绍 | 第8-11页 |
| 1.2.1 张弦梁结构的概念 | 第8-9页 |
| 1.2.2 张弦梁结构的分类 | 第9-11页 |
| 1.2.3 张弦梁结构的特点 | 第11页 |
| 1.3 张弦梁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预应力的确定和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6-26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辐射式H型张弦梁结构预应力分析 | 第16-18页 |
| 2.2.1 张弦梁结构预应力作用 | 第16页 |
| 2.2.2 张弦梁下弦索结构形态分析 | 第16-17页 |
| 2.2.3 辐射式H型张弦梁结构下弦索有限元预应力模拟分析 | 第17-18页 |
| 2.3 结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 第18-20页 |
| 2.3.1 非线性介绍 | 第18页 |
| 2.3.2 辐射式H型张弦梁结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 第18-20页 |
| 2.4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20-24页 |
| 2.4.1 有限元软件的选取 | 第20-21页 |
| 2.4.2 ANSYS有限单元介绍 | 第21-22页 |
| 2.4.3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3 模态分析 | 第26-42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模态分析介绍 | 第26-27页 |
| 3.3 子空间迭代法 | 第27-28页 |
| 3.4 辐射式H型张弦梁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28-33页 |
| 3.5 结构参数变化分析 | 第33-36页 |
| 3.5.1 矢跨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5.2 垂跨比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5.3 预应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6 结构不同跨度的振型分析 | 第36-39页 |
| 3.6.1 不同矢跨比 | 第36-37页 |
| 3.6.2 不同垂跨比 | 第37-38页 |
| 3.6.3 预应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4 辐射式H型张弦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42-68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及分析方法 | 第42-44页 |
| 4.2.1 地震响应分析理论 | 第42页 |
| 4.2.2 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42-44页 |
| 4.3 阻尼比的选取 | 第44页 |
| 4.4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4-48页 |
| 4.5 结构不同波地震响应分析 | 第48-55页 |
| 4.6 不同参数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 | 第55-65页 |
| 4.6.1 矢跨比影响 | 第55-58页 |
| 4.6.2 垂跨比影响 | 第58-62页 |
| 4.6.3 预应力值的影响 | 第62-65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5.1 结论 | 第68页 |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