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沸水反应堆结构试验模态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世界核电现状及发展 | 第11-16页 |
·世界核电及技术发展 | 第11-12页 |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战略 | 第12-16页 |
·试验模态分析技术与现状 | 第16-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模态分析基本方法 | 第19-34页 |
·概述 | 第19-20页 |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20-26页 |
·单自由度系统 | 第20-21页 |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分析 | 第21-22页 |
·多自由度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分析 | 第22-23页 |
·比例粘性阻尼系统 | 第23-25页 |
·非粘性比例阻尼系统 | 第25-26页 |
·模态分析的试验方法 | 第26-32页 |
·激励系统 | 第26-29页 |
·测量系统 | 第29-30页 |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第30-31页 |
·信号分析 | 第31-32页 |
·模态参数识别技术概述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核电站反应堆模态测试 | 第34-44页 |
·核电站反应堆简介 | 第34-38页 |
·核电站系统 | 第34-35页 |
·反应堆 | 第35-38页 |
·试验描述 | 第38-41页 |
·测点布置 | 第38-39页 |
·试验安排与测试系统 | 第39-40页 |
·激振方法 | 第40-41页 |
·测试信号基本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反应堆结构模态参数的频域识别 | 第44-70页 |
·模态参数识别的频域方法概述 | 第44-45页 |
·导纳圆拟合法 | 第45-52页 |
·方法简介 | 第45-48页 |
·导纳圆法模态参数识别 | 第48-52页 |
·最小二乘迭代法与加权最小二乘迭代法 | 第52-58页 |
·最小二乘迭代法(LS) | 第52-55页 |
·加权最小二乘迭代法 | 第55-56页 |
·LS法模态参数识别 | 第56-58页 |
·有理分式多项式法(Levy法) | 第58-63页 |
·方法简介 | 第58-61页 |
·Levy法模态参数识别 | 第61-63页 |
·信号消噪及频响函数获取 | 第63-65页 |
·振动分析结果可视化及动画模拟系统 | 第65-69页 |
·结构几何模型建立 | 第65-66页 |
·几何模型生成的程序实现 | 第66-67页 |
·振型动画实现 | 第67-68页 |
·振型动画模拟系统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反应堆结构模态参数的时域识别 | 第70-91页 |
·时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概述 | 第70页 |
·随机减量技术和NExT法 | 第70-76页 |
·方法概述 | 第71-73页 |
·程序实现 | 第73-75页 |
·实测数据的随机减量结果 | 第75-76页 |
·ITD方法和STD方法 | 第76-83页 |
·方法概述 | 第76-81页 |
·实际应用 | 第81-83页 |
·AR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法 | 第83-87页 |
·方法概述 | 第83-86页 |
·实际应用 | 第86-87页 |
·时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比较 | 第87-89页 |
·时域方法比较 | 第88页 |
·模态阶数 | 第88-89页 |
·测点比较 | 第89页 |
·时域识别方法与频域识别方法比较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