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层状前体构筑镍铜基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加氢脱氢性能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6-66页
    1.1 引言第26-27页
    1.2 α,β-不饱和醛酮加氢研究背景第27-31页
        1.2.1 α,β-不饱和醛酮加氢概述第27-28页
        1.2.2 代表性α,β-不饱和醛酮的研究状况第28-29页
        1.2.3 柠檬醛研究背景和状况第29-31页
    1.3 生物质概述第31-34页
        1.3.1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第31-32页
        1.3.2 木质纤维素转化第32-33页
        1.3.3 平台化合物及其转化第33-34页
    1.4 乙酰丙酸研究背景第34-38页
        1.4.1 乙酰丙酸概述第34页
        1.4.2 乙酰丙酸制备路径第34-35页
        1.4.3 乙酰丙酸的应用第35-38页
    1.5 γ-戊内酯研究背景第38-43页
        1.5.1 γ-戊内酯概述第38-39页
        1.5.2 γ-戊内酯制备路径第39-41页
        1.5.3 γ-戊内酯的应用第41-43页
    1.6 羟甲基糠醛和二甲基呋喃研究背景第43-47页
        1.6.1 羟甲基糠醛和二甲基呋喃概述第43-44页
        1.6.2 二甲基呋喃制备路径第44-46页
        1.6.3 二甲基呋喃的应用第46-47页
    1.7 层状双氢氧化物研究背景第47-50页
        1.7.1 层状双氢氧化物概述第47-48页
        1.7.2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特性和制备方法第48-49页
        1.7.3 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催化中的应用第49-50页
    1.8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50-51页
    1.9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66-74页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66-68页
    2.2 样品表征设备及条件第68-72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68页
        2.2.2 低温氮气物理吸脱附表征第68页
        2.2.3 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第68页
        2.2.4 扫描电镜(SEM)第68-69页
        2.2.5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第69页
        2.2.6 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镜(HADDF-STEM)第69页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69页
        2.2.8 ~(27)Al核磁共振波谱(NMR)第69-70页
        2.2.9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S)第70页
        2.2.10 拉曼光谱(Raman)第70页
        2.2.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70页
        2.2.12 原位红外光谱(in-situ FTIR)第70页
        2.2.13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70-71页
        2.2.14 程序升温脱附(TPD)第71页
        2.2.15 活性铜表面积测定第71页
        2.2.16 活性镍分散度测定第71-72页
        2.2.17 表面氧缺陷测定第72页
    2.3 催化评价第72-73页
        2.3.1 液相催化评价装置第72页
        2.3.2 气相催化评价装置第72页
        2.3.3 反应产物分析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第三章 高分散镍、铜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选择性加氢性能第74-111页
    3.1 引言第74-75页
    3.2 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第75-87页
        3.2.1 实验部分第75-76页
            3.2.1.1 NiFe-x/CNTs催化剂的制备第75-76页
            3.2.1.2 催化剂的柠檬醛加氢评价第76页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83页
            3.2.2.1 催化前体与催化剂XRD表征第76-79页
            3.2.2.2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第79页
            3.2.2.3 催化剂氢气吸附性能第79-80页
            3.2.2.4 催化剂微观形貌表征第80-82页
            3.2.2.5 催化剂表面化学状态第82-83页
        3.2.3 催化性能评价与分析第83-85页
            3.2.3.1 催化性能评价结果第83-84页
            3.2.3.2 催化性能分析第84-85页
        3.2.4 本节小结第85-87页
    3.3 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第87-105页
        3.3.1 实验部分第87-88页
            3.3.1.1 CuZn-x催化剂的制备第87-88页
            3.3.1.2 催化剂的柠檬醛加氢评价第88页
        3.3.2 表征结果与讨论第88-97页
            3.3.2.1 催化前体与催化剂XRD表征第88-90页
            3.3.2.2 催化剂BET表征第90-91页
            3.3.2.3 催化剂透射电镜表征第91-92页
            3.3.2.4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第92-93页
            3.3.2.5 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状态第93-95页
            3.3.2.6 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分析第95-97页
        3.3.3 催化性能评价与机理探讨第97-104页
            3.3.3.1 催化性能评价结果第97-101页
            3.3.3.2 柠檬醛加氢过程中的异构化研究第101-102页
            3.3.3.3 催化机理探讨第102-104页
        3.3.4 催化剂重复利用性考察第104-105页
    3.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1页
第四章 结构化镍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在生物质乙酰丙酸气相加氢中的性能研究第111-138页
    4.1 引言第111-112页
    4.2 实验部分第112-114页
        4.2.1 Ni/Zr-Al_2O_3/NF催化剂的制备第112-113页
        4.2.2 催化剂的乙酰丙酸加氢评价第113-114页
    4.3 表征结果与讨论第114-124页
        4.3.1 催化剂前体的结构表征第114-117页
        4.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117-119页
        4.3.3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第119-120页
        4.3.4 催化剂表面性质和状态第120-123页
        4.3.5 催化剂对反应底物的吸附能力第123-124页
    4.4 催化性能评价与机理探讨第124-129页
        4.4.1 催化性能评价结果第124-127页
        4.4.2 催化机理探讨第127-129页
    4.5 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第129-131页
        4.5.1 催化剂传热性能考察第129-130页
        4.5.2 催化剂寿命考察第130-131页
    4.6 催化剂普适性考察第131-133页
    4.7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8页
第五章 双金属镍铜合金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气相转移加氢性能研究第138-163页
    5.1 引言第138-140页
    5.2 实验部分第140-141页
        5.2.1 Ni_xCu_y催化剂的制备第140-141页
        5.2.2 催化剂的气相转移加氢性能评价第141页
    5.3 表征结果与讨论第141-145页
        5.3.1 催化前体与催化剂XRD表征第141-143页
        5.3.2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第143-144页
        5.3.3 催化剂透射电镜表征第144-145页
    5.4 催化性能评价及反应路径研究第145-155页
        5.4.1 反应可行性考察和催化性能评价第145-147页
        5.4.2 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影响第147-149页
        5.4.3 反应路径和步骤考察第149-152页
        5.4.4 催化机理探讨第152-155页
    5.5 反应普适性及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第155-157页
        5.5.1 反应普适性考察第155-156页
        5.5.2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第156-157页
    5.6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3页
第六章 表面缺陷镍钼催化剂的构筑及其选择性氢解性能第163-182页
    6.1 引言第163-164页
    6.2 实验部分第164-165页
        6.2.1 Ni/MoO_x催化剂的制备第164-165页
        6.2.2 催化剂的GVL氢解评价第165页
    6.3 表征结果与讨论第165-171页
        6.3.1 催化剂前体的结构表征第165-168页
            6.3.1.1 XRD表征第165-166页
            6.3.1.2 FT-IR表征第166-167页
            6.3.1.3 拉曼光谱表征第167-168页
        6.3.2 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状态第168-171页
            6.3.2.1 XRD表征第168-169页
            6.3.2.2 XPS表征第169-171页
            6.3.2.3 正电子湮没表征第171页
    6.4 催化性能评价与机理探讨第171-177页
        6.4.1 催化性能评价结果第171-175页
        6.4.2 催化机理探讨第175-177页
    6.5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2页
第七章 结论第182-184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184-186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189页
作者与导师简介第189-190页
附件第190-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层状前驱体法催化剂协同结构调控及选择性氧化/加氢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