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环境与结肠息肉关系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2.1 病例资料 | 第13-14页 |
2.1.1 入选对象 | 第13页 |
2.1.2 数据收集 | 第13页 |
2.1.3 研究分组 | 第13-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2.1 数据分析 | 第14页 |
2.2.2 统计学方法 | 第14-1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5-21页 |
3.1 2994 例患者行电子结肠镜首发症状情况 | 第15页 |
3.2 1019 例患者结肠息肉基本情况分析 | 第15-17页 |
3.2.1 结肠息肉好发部位分析 | 第15-16页 |
3.2.2 不同诊断组的息肉类型分析 | 第16-17页 |
3.3 不同诊断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20页 |
3.3.1 不同病理诊断组的年龄情况 | 第17-18页 |
3.3.2 不同诊断组的性别分布 | 第18-20页 |
3.4 不同诊断组与结肠息肉关系 | 第20-2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1-28页 |
4.1 结肠息肉的一般情况分析 | 第21页 |
4.2 结肠疾病的一般情况 | 第21-22页 |
4.3 结肠疾病与结肠息肉的关系 | 第22-25页 |
4.3.1 慢性结肠炎与结肠息肉关系 | 第23-24页 |
4.3.2 结肠憩室病与结肠息肉关系 | 第24-25页 |
4.3.3 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关系 | 第25页 |
4.4 机制 | 第25-2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综述 | 第34-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