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7页 |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塌岸模式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塌岸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3 水库塌岸模拟试验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23页 |
1.2.5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 | 第24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第2章 自然及地质环境背景 | 第27-32页 |
2.1 自然环境条件 | 第28-29页 |
2.1.1 气象条件 | 第28页 |
2.1.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29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9-32页 |
2.2.1 区域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2.2.2 区域地层岩性 | 第30-31页 |
2.2.3 区域地质构造 | 第31页 |
2.2.4 地震 | 第31-32页 |
第3章 棉花滩水库塌岸特征及模式研究 | 第32-46页 |
3.1 棉花滩水库岸坡基本地质条件 | 第32-33页 |
3.2 棉花滩水库塌岸基本特征 | 第33-44页 |
3.2.1 库首段塌岸特征 | 第35-37页 |
3.2.2 库中段塌岸特征 | 第37-44页 |
3.3 棉花滩水库塌岸模式 | 第44-46页 |
第4章 水库塌岸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 第46-82页 |
4.1 试验模型设计 | 第46-52页 |
4.1.1 相似性原则 | 第46-48页 |
4.1.2 试验设备 | 第48-49页 |
4.1.3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4.1.4 模型设计 | 第49-52页 |
4.2 模拟试验 | 第52-67页 |
4.2.1 单一局部破坏的塌岸横向拓宽物理模拟试验 | 第52-55页 |
4.2.2 多处局部破坏的塌岸横向拓宽物理模拟试验 | 第55-59页 |
4.2.3 水位调度物理模拟试验 | 第59-67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82页 |
4.3.1 单一破坏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4.3.2 多处破坏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4.3.3 水库塌岸的水位调度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9页 |
4.3.4 综合分析 | 第79-82页 |
第5章 水土相互作用机制分析研究 | 第82-102页 |
5.1 水土平衡的基本假定 | 第82页 |
5.2 水土相互作用相关性研究 | 第82-85页 |
5.3 塌岸预测公式 | 第85-90页 |
5.4 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宽度预测公式 | 第90-95页 |
5.5 塌岸公式应用研究 | 第95-102页 |
5.5.1 与传统预测方法对比 | 第95-101页 |
5.5.2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第101页 |
5.5.3 基于水土平衡的塌岸预测公式的意义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