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4.1 研究框架 | 第17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 2.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2页 |
| 2.1.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 2.1.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2页 |
| 2.2 能源经济学理论 | 第22-25页 |
| 2.2.1 早期的能源经济学思想 | 第22-23页 |
| 2.2.2 能源经济学的发展 | 第23-24页 |
| 2.2.3 能源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9页 |
| 2.3.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2.3.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26页 |
| 2.3.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6-27页 |
| 2.3.4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 第27-29页 |
| 2.4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理论 | 第29-31页 |
| 第3章 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统计分析 | 第31-39页 |
| 3.1 经济增长统计分析 | 第31-36页 |
| 3.1.1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 3.1.2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3.1.3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 3.2 能源消费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 3.3 碳排放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 第4章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 第39-57页 |
| 4.1 数据选取 | 第39页 |
| 4.2 单位根检验 | 第39-41页 |
| 4.3 模型滞后阶数选择 | 第41-42页 |
| 4.4 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42-45页 |
| 4.5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5-47页 |
| 4.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7-51页 |
| 4.6.1 东部地区 | 第47-48页 |
| 4.6.2 中部区域 | 第48-50页 |
| 4.6.3 西部区域 | 第50-51页 |
| 4.7 方差分解 | 第51-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