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选题的立足点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1.4 论文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 第12-13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国外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综述与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2.1.1 国外国际科技合作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1.2 国外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2.2 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综述与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2.2.1 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2.2 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2.3 文献综述评述 | 第19-20页 |
第3章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力比较研究 | 第20-31页 |
3.1 相关文献回顾 | 第20页 |
3.2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20-29页 |
3.2.1 城市竞争力分析的指标引入 | 第21-24页 |
3.2.2 城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力因子分析 | 第24-28页 |
3.2.3 城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竞争力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3.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计量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分布的空间结构分析 | 第31-37页 |
4.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载体及其分布 | 第31-32页 |
4.1.1 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载体及其分布 | 第31页 |
4.1.2 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载体及其分布 | 第31-32页 |
4.1.3 准政府型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及其分布 | 第32页 |
4.2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现有载体分布特点 | 第32-33页 |
4.3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分布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4.3.1 各类载体间关联性较弱 | 第33页 |
4.3.2 各类载体间产业集聚经济不明显 | 第33页 |
4.3.3 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的布局缺乏统筹 | 第33-34页 |
4.4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空间布局的原则 | 第34-35页 |
4.4.1 尊重既有载体空间结构原则 | 第34页 |
4.4.2 发挥中心节点对载体发展带动作用原则 | 第34页 |
4.4.3 增加知识和技术投入与最大化产出原则 | 第34页 |
4.4.4 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原则 | 第34-35页 |
4.5 打造广州特色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空间布局 | 第35-37页 |
4.5.1 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选址分析 | 第35-36页 |
4.5.2 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的功能分析 | 第36-37页 |
第5章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 | 第37-50页 |
5.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现有模式分析 | 第37-40页 |
5.1.1 “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 第37-38页 |
5.1.2 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模式分析 | 第38-39页 |
5.1.3 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模式分析 | 第39-40页 |
5.2 现有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5.2.1 投入问题:人才因素 | 第40页 |
5.2.2 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载体因素 | 第40-41页 |
5.2.3 支撑条件不足:政策因素 | 第41页 |
5.2.4 微观主体制约:制度因素 | 第41-42页 |
5.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 | 第42-47页 |
5.3.1 深化“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 第42页 |
5.3.2 “强—强”、“强—弱”联合并用模式 | 第42-43页 |
5.3.3 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模式 | 第43-44页 |
5.3.4 选择性逆向外包合作模式 | 第44-45页 |
5.3.5 混合主导型合作模式 | 第45-46页 |
5.3.6 虚拟企业模式 | 第46-47页 |
5.4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的运行机制 | 第47-50页 |
5.4.1 联合共赢机制 | 第47-48页 |
5.4.2 辐射带动机制 | 第48页 |
5.4.3 借梯登高机制 | 第48页 |
5.4.4 分领域主导机制 | 第48-49页 |
5.4.5 多边合作机制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及对策 | 第50-53页 |
6.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结论 | 第50-51页 |
6.1.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强 | 第50页 |
6.1.2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的空间布局有待改进 | 第50页 |
6.1.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 | 第50页 |
6.1.4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运行机制 | 第50-51页 |
6.2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6.2.1 开发新的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作为节点 | 第51页 |
6.2.2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51页 |
6.2.3 强化政策支撑体系 | 第51-52页 |
6.2.4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平台功能 | 第52页 |
6.2.5 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产业化率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