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科学研究事业论文

基于创新型城市发展视角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目录第4-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第9页
    1.2 选题的立足点和意义第9-10页
    1.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理论基础第10-12页
    1.4 论文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第12-13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2.1 国外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综述与发展现状第14-16页
        2.1.1 国外国际科技合作文献综述第14-15页
        2.1.2 国外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2.2 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综述与发展现状第16-19页
        2.2.1 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综述第16-18页
        2.2.2 国内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第18-19页
    2.3 文献综述评述第19-20页
第3章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力比较研究第20-31页
    3.1 相关文献回顾第20页
    3.2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第20-29页
        3.2.1 城市竞争力分析的指标引入第21-24页
        3.2.2 城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力因子分析第24-28页
        3.2.3 城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竞争力聚类分析第28-29页
    3.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计量结果分析第29-30页
    3.4 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分布的空间结构分析第31-37页
    4.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载体及其分布第31-32页
        4.1.1 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载体及其分布第31页
        4.1.2 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载体及其分布第31-32页
        4.1.3 准政府型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及其分布第32页
    4.2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现有载体分布特点第32-33页
    4.3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分布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4.3.1 各类载体间关联性较弱第33页
        4.3.2 各类载体间产业集聚经济不明显第33页
        4.3.3 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的布局缺乏统筹第33-34页
    4.4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空间布局的原则第34-35页
        4.4.1 尊重既有载体空间结构原则第34页
        4.4.2 发挥中心节点对载体发展带动作用原则第34页
        4.4.3 增加知识和技术投入与最大化产出原则第34页
        4.4.4 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原则第34-35页
    4.5 打造广州特色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空间布局第35-37页
        4.5.1 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选址分析第35-36页
        4.5.2 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的功能分析第36-37页
第5章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第37-50页
    5.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现有模式分析第37-40页
        5.1.1 “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第37-38页
        5.1.2 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模式分析第38-39页
        5.1.3 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模式分析第39-40页
    5.2 现有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第40-42页
        5.2.1 投入问题:人才因素第40页
        5.2.2 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载体因素第40-41页
        5.2.3 支撑条件不足:政策因素第41页
        5.2.4 微观主体制约:制度因素第41-42页
    5.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第42-47页
        5.3.1 深化“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第42页
        5.3.2 “强—强”、“强—弱”联合并用模式第42-43页
        5.3.3 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模式第43-44页
        5.3.4 选择性逆向外包合作模式第44-45页
        5.3.5 混合主导型合作模式第45-46页
        5.3.6 虚拟企业模式第46-47页
    5.4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的运行机制第47-50页
        5.4.1 联合共赢机制第47-48页
        5.4.2 辐射带动机制第48页
        5.4.3 借梯登高机制第48页
        5.4.4 分领域主导机制第48-49页
        5.4.5 多边合作机制第49-50页
第6章 结论及对策第50-53页
    6.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结论第50-51页
        6.1.1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强第50页
        6.1.2 广州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的空间布局有待改进第50页
        6.1.3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第50页
        6.1.4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运行机制第50-51页
    6.2 广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建议第51-53页
        6.2.1 开发新的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作为节点第51页
        6.2.2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第51页
        6.2.3 强化政策支撑体系第51-52页
        6.2.4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平台功能第52页
        6.2.5 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产业化率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路由技术研究——一种新的多跳无线网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数控平板式高精度切绘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