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1.1 杨树的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 1.2 能源危机及工业污染 | 第9-10页 |
| 1.3 木质素 | 第10-15页 |
| 1.3.1 木质素的组成 | 第10-11页 |
| 1.3.2 木质素的分布 | 第11-12页 |
| 1.3.3 木质素的用途 | 第12页 |
| 1.3.4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3页 |
| 1.3.5 木质素代谢途径的调控 | 第13-15页 |
| 1.4 MYB转录因子 | 第15-18页 |
| 1.4.1 转录因子的分类 | 第15页 |
| 1.4.2 MYB转录因子的分类及功能 | 第15-18页 |
| 1.5 MYB 转录因子对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 第18页 |
| 1.6 MYB 转录因子功能的进化保守性 | 第18-21页 |
| 第2章 引言 | 第21-23页 |
| 2.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1-22页 |
| 2.1.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1.2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 2.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41页 |
| 3.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3.1.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 3.1.2 菌种及质粒 | 第23页 |
| 3.2 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 3.3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 3.3.1 试剂及试剂盒 | 第24页 |
| 3.3.2 常用抗生素、激素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4-25页 |
| 3.4 实验方法 | 第25-41页 |
| 3.4.1 进化树分析 | 第25-26页 |
| 3.4.2 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26页 |
| 3.4.3 毛白杨不同组织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26-28页 |
| 3.4.4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 第28-29页 |
| 3.4.5 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29-30页 |
| 3.4.6 PtoMYBs的PCR扩增及载体构建 | 第30-31页 |
| 3.4.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方法 | 第31-32页 |
| 3.4.8 质粒的小量提取(碱裂解法) | 第32页 |
| 3.4.9 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方法 | 第32-33页 |
| 3.4.10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及显色反应 | 第33-35页 |
| 3.4.11 毛白杨的遗传转化 | 第35-36页 |
| 3.4.12 毛白杨PtoMYB216、PtoMYB125启动子载体的构建、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GUS染色 | 第36-38页 |
| 3.4.13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38页 |
| 3.4.14 转基因植株DNA的提取--CTAB法 | 第38-39页 |
| 3.4.15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9页 |
| 3.4.16 转基因毛白杨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39-40页 |
| 3.4.17 转基因植株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 3.4.18 间苯三酚染色 | 第40-41页 |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61页 |
| 4.1 毛白杨PtoMYBs基因与其它物种木质素相关基因的进化分析 | 第41-43页 |
| 4.2 毛白杨MYB基因与其它物种木质素相关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43-44页 |
| 4.3 毛白杨木质素相关MYB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 第44-47页 |
| 4.4 毛白杨PtoMYB216、PtoMYB125的启动子分析 | 第47-48页 |
| 4.5 毛白杨PtoMYBs亚细胞定位载体的克隆、构建及分析 | 第48-49页 |
| 4.6 毛白杨PtoMYB216、PtoMYB125的转录激活活性 | 第49-50页 |
| 4.7 毛白杨PtoMYB216、PtoMYB125的克隆及载体构建 | 第50页 |
| 4.8 毛白杨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50-52页 |
| 4.8.1 毛白杨的遗传转化 | 第50-51页 |
| 4.8.2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51-52页 |
| 4.9 转PtoMYB216、PtoMYB125基因植株的表达量分析 | 第52-53页 |
| 4.10 转PtoMYB216、PtoMYB125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 4.11 转PtoMYB216、PtoMYB125基因植株的间苯三酚染色 | 第53-54页 |
| 4.12 转PtoMYB216、PtoMYB125基因对木质素代谢途径功能基因的影响 | 第54-61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6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附录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