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矫形外科手术学论文--一般技术及设备论文

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DSP)的研制及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英文摘要第7页
第一章 国人股骨上端测量及其意义第16-22页
    1.1 前言第16页
    1.2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1.2.1 标本来源第16页
        1.2.2 测量方法第16-17页
        1.2.3 统计方法第17页
    1.3 结果第17-19页
        1.3.1 股骨上端解剖测量第17页
        1.3.2 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第17-18页
        1.3.3 数据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第18页
        1.3.4 本组测量结果与国内外资料比较第18-19页
    1.4 讨论第19-20页
        1.4.1 股骨上端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第19-20页
        1.4.2 股骨上端解剖参数的个体差异第20页
    1.5 结论第20-22页
第二章 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DSP)的研制第22-38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2.1 STDSP 的设计第22-25页
        2.2.2 材质第25页
        2.2.3 生产厂家第25页
        2.2.4 生产流程第25页
        2.2.5 使用方法第25-26页
    2.3 结果第26页
    2.4 讨论第26-34页
        2.4.1 设计背景和依据第26-30页
        2.4.2 设计思想第30页
        2.4.3 STDSP 的力学特点第30-32页
        2.4.4 STDSP 的结构分析第32-34页
        2.4.5 STDSP 的缺点第34页
    2.5 结论第34-35页
    附图第35-38页
第三章 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DSP)配套器械的研制第38-45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3.2.1 配套器械的设计第38-39页
        3.2.2 材质第39页
        3.2.3 生产厂家第39页
        3.2.4 生产流程第39-41页
        3.2.5 配套器械的使用方法第41页
    3.3 结果第41-42页
    3.4 讨论第42-43页
        3.4.1 目前股骨颈螺钉配套器械的现状第42页
        3.4.2 STDSP 配套器械的结构分析第42-43页
    3.5 结论第43-44页
    附图第44-45页
第四章 静态三维钉板系统(STDSP)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第45-72页
    4.1 前言第4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4.2.1 实验分组和模型制备第45-46页
        4.2.2 内固定的选择第46页
        4.2.3 内固定的固定方法第46-47页
        4.2.4 实验方法第47-49页
        4.2.5 数据处理第49页
    4.3 结果第49-62页
        4.3.1 抗扭实验第49页
        4.3.2 抗压实验第49-50页
        4.3.3 愈合模型抗压实验第50-62页
    4.4 讨论第62-68页
        4.4.1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现状第62-65页
        4.4.2 力学实验分析第65-67页
        4.4.3 安装 STDSP 的体会第67-68页
        4.4.4 STDSP 的临床应用前景第68页
    4.5 结论第68-69页
    附图第69-72页
第五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综述一)第72-86页
    5.1 前言第72页
    5.2 髋关节的功能解剖第72-73页
        5.2.1 骨性解剖第72-73页
        5.2.2 关节囊和韧带第73页
        5.2.3 髋周肌肉第73页
    5.3 髋部生物力学第73-77页
        5.3.1 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第73-74页
        5.3.2 股骨头的应力分布第74-75页
        5.3.3 股骨颈的应力分布第75-76页
        5.3.4 股骨颈骨折的应力分布第76-77页
        5.3.5 肌肉的保护作用第77页
    5.4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第77-85页
        5.4.1 骨密度第77-78页
        5.4.2 骨折角度第78页
        5.4.3 股骨颈后部粉碎骨折第78-79页
        5.4.4 复位第79-80页
        5.4.5 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第80-85页
    5.5 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综述二)第86-103页
    6.1 前言第86页
    6.2 流行病学第86页
    6.3 分类第86-89页
        6.3.1 Pauwels 分类第86-87页
        6.3.2 Linton 分类第87页
        6.3.3 Garden 分类第87-88页
        6.3.4 AO 分类第88页
        6.3.5 Rockwood 分类第88页
        6.3.6 Caviglia 分类第88-89页
    6.4 囊内骨折的治疗第89-102页
        6.4.1 患者的一般情况第89-90页
        6.4.2 手术时机第90页
        6.4.3 关节囊血肿减压第90-91页
        6.4.4 复位第91-93页
        6.4.5 内固定的选择第93-98页
        6.4.6 股骨颈后部粉碎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第98-99页
        6.4.7 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治疗第99-100页
        6.4.8 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第100-101页
        6.4.9 术后负重第101-102页
    6.5 小结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0页
附录 1 股骨上端测量原始数据第120-122页
附录 2 力学实验原始数据第122-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自组网中Anycast路由协议及其安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