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 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1 病原学 | 第14-15页 |
1.2 PRV 的致病机理 | 第15页 |
1.3 流行病学 | 第15页 |
1.4 PR 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1 传统诊断 | 第15-16页 |
1.4.1.1 临床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检验 | 第15-16页 |
1.4.1.2 动物接种试验 | 第16页 |
1.4.2 血清学诊断 | 第16页 |
1.4.2.1 中和实验 | 第16页 |
1.4.2.2 乳胶凝集试验(LAT) | 第16页 |
1.4.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16页 |
1.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6-17页 |
1.4.3.1 核酸杂交 | 第16页 |
1.4.3.2 普通 PCR 诊断 | 第16-17页 |
1.4.3.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监测 | 第17页 |
1.4.3.4 基因芯片技术 | 第17页 |
1.5 国外 PR 防控情况 | 第17-18页 |
1.5.1 法国 PR 净化过程 | 第17页 |
1.5.2 德国的 PR 净化过程 | 第17-18页 |
1.5.3 荷兰的 PR 净化过程 | 第18页 |
1.6 国内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的情况 | 第18页 |
1.6.1 我国伪狂犬病净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8页 |
1.7 综合防制 | 第18-20页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20-49页 |
实验一 伪狂犬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第20-26页 |
摘要 | 第20页 |
1 哺乳仔猪发病病例 | 第20-21页 |
1.1 发病情况 | 第20-21页 |
1.2 家兔接种实验 | 第21页 |
1.3 病例分析 | 第21页 |
1.4 病例治疗方案 | 第21页 |
2 断奶仔猪发病病例 | 第21-23页 |
2.1 发病情况 | 第21-22页 |
2.2 病理解剖分析 | 第22页 |
2.3 兔子接种实验 | 第22页 |
2.4 病例分析 | 第22-23页 |
2.5 病例治疗方案 | 第23页 |
3 育肥猪发病病例 | 第23-26页 |
3.1 发病情况 | 第23页 |
3.2 病理解剖分析 | 第23-24页 |
3.3 家兔接种实验 | 第24页 |
3.4 细菌学监测 | 第24-25页 |
3.5 病例治疗方案 | 第25-26页 |
实验二 北疆地区 7 个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 第26-31页 |
摘要 | 第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1.1 样品来源 | 第26页 |
1.2 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26页 |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26-27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26-27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7页 |
3 判断标准 | 第27页 |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7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5.1 各猪场 PRV 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第27-28页 |
5.2 不同阶段猪群 PRV 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第28-30页 |
6 分析与讨论 | 第30-31页 |
6.1 各猪场总体检测结果分析 | 第30页 |
6.2 不同阶段猪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水平分析 | 第30-31页 |
实验三 北疆地区 7 个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 第31-36页 |
摘要 | 第31页 |
1 材料和试剂 | 第31-32页 |
1.1 样品来源 | 第31-32页 |
1.2 试剂 | 第32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32-33页 |
2.1 实验步骤 | 第32页 |
2.2 判断标准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3.1 北疆地区 7 个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 | 第33-34页 |
3.2 北疆地区 7 个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6页 |
4.1 PRV 野毒抗体阳性率分析 | 第35页 |
4.2 PRV 抗体阳性率与野毒抗体阳性率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实验四 北疆地区 3 个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净化试验 | 第36-40页 |
摘要 | 第36页 |
1 材料和试剂 | 第36-37页 |
1.1 样品来源 | 第36-37页 |
1.2 试剂 | 第37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7页 |
2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3 判断标准 | 第3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4.1 北疆地区 3 规模化猪场净化后猪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率 | 第37-38页 |
4.2 北疆部分地区 3 规模化猪场净化前后猪伪狂犬阳性率对比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5 讨论 | 第39-40页 |
5.1 北疆地区 3 规模猪场净化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实验五 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40-49页 |
摘要 | 第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1.1 材料 | 第40页 |
1.2 引物 | 第40-41页 |
1.3 试剂 | 第41页 |
1.3.1 常用生化试剂 | 第41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2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 第41页 |
2.1 LB 液体培养基 | 第41页 |
2.2 氨苄青霉素 LB 液体培养基 | 第41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1 组织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41-42页 |
3.2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42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3.2.2 扩增反应 | 第42页 |
3.3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2页 |
3.3.1 1.5%琼脂糖凝胶的制作 | 第42页 |
3.4 琼脂糖凝胶回收 | 第42-43页 |
3.5 PGEM-T easy 载体连接 | 第43页 |
3.5.1 试剂组成 | 第43页 |
3.5.2 载体连接 | 第43页 |
3.6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43-44页 |
3.6.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3-44页 |
3.6.2 蓝白斑氨苄平板的制备 | 第44页 |
3.6.3 转化 | 第44页 |
3.7 摇菌测序 | 第44页 |
3.7.1 质粒提取 | 第44页 |
4 结果 | 第44-48页 |
4.1 猪伪狂犬病毒 PCR 最佳扩增条件 | 第44页 |
4.2 PCR 检测的敏感性测定 | 第44-45页 |
4.3 PCR 检测的特异性 | 第45-46页 |
4.4 病料组织电泳结果 | 第46页 |
4.5 测序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5.1 猪伪狂犬病病毒 gE 基因序列同源性 | 第46-48页 |
4.5.2 遗传进化分析 | 第48页 |
5 讨论与分析 | 第48-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
发表论文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