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械论思想历程与价值的探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1 选题理由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机械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机械论的根隐喻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古希腊自然哲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机械论的古希腊自然哲学渊源 | 第17-28页 |
2.1 米利都学派的万物本原说 | 第17-20页 |
2.1.1 泰勒斯的生成本原 ——“水” | 第17页 |
2.1.2 阿那克西曼德的构成本原——“无定形” | 第17-18页 |
2.1.3 阿那克西美尼的动力源“气” | 第18页 |
2.1.4 米利都学派的生成论思想 | 第18-20页 |
2.2 毕达哥拉斯的数本思想 | 第20-23页 |
2.2.1 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 | 第20-21页 |
2.2.2 万物皆数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 毕达哥拉斯的计算主义思想 | 第22-23页 |
2.3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 第23-26页 |
2.3.1 古希腊的结构自然观 | 第23-24页 |
2.3.2 原子论的发展 | 第24-25页 |
2.3.3 原子论体现的还原论思想 | 第25-26页 |
2.4 亚里士多德的机械论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机械论的思想历程 | 第28-40页 |
3.1 机械论思想的形成 | 第28-34页 |
3.1.1 培根的唯物主义原则 | 第29-31页 |
3.1.2 笛卡尔的“机械论哲学” | 第31-32页 |
3.1.3 托马斯.霍布斯的“机器” | 第32-34页 |
3.2 机械论思想的发展 | 第34-37页 |
3.2.1 牛顿的机械论纲领 | 第34-36页 |
3.2.2 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 第36-37页 |
3.3 对机械论的批判 | 第37-39页 |
3.3.1 科学革命的冲击 | 第38页 |
3.3.2 科学家哲学家对机械论的批判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机械论思维方式的辨析 | 第40-48页 |
4.1 形而上学的涵义 | 第40-41页 |
4.2 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4.3 合理性和必要性 | 第43-44页 |
4.4 新机械主义哲学思潮 | 第44-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