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柳林花鼓的课堂训练价值及舞台应用的可能性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9页 |
第一章 柳林花鼓的渊源 | 第9-24页 |
第一节 历史渊源 | 第9-10页 |
第二节 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第三节 表演形式 | 第14-24页 |
第二章 柳林花鼓代表性动作训练价值的分析 | 第24-30页 |
第一节“伞”的课堂训练价值 | 第24-28页 |
第二节“鼓”的课堂训练价值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形象、气质的课堂训练价值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柳林花鼓从民间到课堂的转化方式 | 第30-38页 |
第一节 柳林花鼓代表性、风格性的提取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课堂教材的整理 | 第31-35页 |
第三节 新课程开发的训练目标 | 第35-36页 |
第四节 道具的训练价值及其作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柳林花鼓舞台应用的可能性 | 第38-41页 |
第一节 舞台创作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由“代表性”向“舞台艺术”转化的可能性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由“代表性”向“舞台艺术”转化的不可能性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柳林花鼓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前景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