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精神赡养的软法之治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精神赡养的软法释义 | 第11-18页 |
1.1 软法的基本问题 | 第11-14页 |
1.1.1 软法的定义 | 第11-12页 |
1.1.2 软法与硬法的区别 | 第12-14页 |
1.2 精神赡养的界定及法律特征 | 第14-18页 |
1.2.1 精神赡养的涵义 | 第14-16页 |
1.2.2 精神赡养的法律特征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精神赡养软法规制的必要性 | 第18-25页 |
2.1 有利于弥补硬法在精神赡养领域的不足 | 第18-19页 |
2.2 回应我国精神赡养领域治理的现实需要 | 第19-21页 |
2.3 有利于节约精神赡养的法治成本 | 第21-23页 |
2.3.1 节约精神赡养的立法成本 | 第21-22页 |
2.3.2 节约精神赡养的执法成本 | 第22页 |
2.3.3 节约精神赡养的司法成本 | 第22-23页 |
2.4 符合我国传统孝道文化观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精神赡养软法规制的现状及缺陷 | 第25-31页 |
3.1 精神赡养软法规制的现状 | 第25-27页 |
3.1.1 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3.1.2 司法现状 | 第26-27页 |
3.2 精神赡养软法规制的缺陷 | 第27-31页 |
3.2.1 精神赡养概念不明确 | 第27-28页 |
3.2.2 精神赡养主体、履行方式不确定 | 第28页 |
3.2.3 精神赡养软法规制的责任缺位 | 第28-29页 |
3.2.4 救济途径不完善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精神赡养软法规制的对策 | 第31-44页 |
4.1 立法层面的相关对策 | 第31-37页 |
4.1.1 完善精神赡养的法律体系 | 第31-32页 |
4.1.2 界定精神赡养法律关系主体 | 第32-33页 |
4.1.3 确定精神赡养的履行方式 | 第33-34页 |
4.1.4 明确精神赡养软法规制的责任机制 | 第34-36页 |
4.1.5 完善精神赡养软法的治理模式 | 第36-37页 |
4.2 司法层面的相关对策 | 第37-39页 |
4.2.1 确立精神赡养纠纷的调解制度 | 第37-38页 |
4.2.2 设置专门机构处理老年人精神赡养纠纷 | 第38-39页 |
4.3 社会层面的相关对策 | 第39-44页 |
4.3.1 完善我国的探亲假制度 | 第39-42页 |
4.3.2 加强亲情关怀与社会保障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