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龙胆的色谱指纹图谱及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滇西北滇龙胆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13-2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14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14-17页 |
1.3.1 色谱条件 | 第14-15页 |
1.3.2 溶液制备 | 第15页 |
1.3.3 方法学考察 | 第15-17页 |
1.4 结果与讨论 | 第17-23页 |
1.4.1 滇西北滇龙胆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 第17-22页 |
1.4.2 聚类分析 | 第22-23页 |
1.4.3 含量测定 | 第23页 |
1.5 结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滇龙胆质量评价 | 第25-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3.1 色谱条件 | 第27页 |
2.3.2 溶液制备 | 第27页 |
2.3.3 方法学考察 | 第27-30页 |
2.3.4 GRA法评价 | 第30-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2.4.1 滇龙胆样品4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31-33页 |
2.4.2 滇龙胆药材灰度关联分析 | 第33-37页 |
2.5 结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不同产地滇龙胆的质量评价及鉴别 | 第39-4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1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3.3.2 溶液制备 | 第40页 |
3.3.3 方法学考察 | 第40-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4.1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41-44页 |
3.4.2 主成分分析 | 第44-47页 |
3.4.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第47-48页 |
3.5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不同海拔滇龙胆品质分析研究 | 第49-5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4.2 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3.1 色谱条件 | 第50页 |
4.3.2 溶液制备 | 第50页 |
4.3.3 方法学考察 | 第50-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4.4.1 不同海拔样品指纹图谱建立及相似度分析 | 第51-53页 |
4.4.2 活性成分含量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4.4.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第55-56页 |
4.4.4 聚类分析 | 第56-57页 |
4.5 结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文献综述 | 第69-83页 |
1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第69-74页 |
2 色谱指纹图谱常用分析方法 | 第74-75页 |
3 展望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