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他说”与“自问”-从农民题材美术作品中看新中国当代农民社会地位的变迀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4-18页
    1.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2.本课题研究现状第15-17页
    3.本课题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农民题材绘画及其主体意识表现的“他说”与“自问”第18-25页
    1.1 农民题材绘画第18-22页
        1.1.1 农民题材绘画概况第18-19页
        1.1.2 中国现当代农民题材绘画的发展第19页
        1.1.3 中国现当代农民题材绘画特性第19-22页
    1.2“他说”——“观念先行”下创作主体对于农民形象的认识第22-23页
    1.3“自问”——“实事求是”下描绘农民形象主体的意识演变第23-25页
第二章:“他说”——“毛泽东时代美术”中农民范式的形成第25-49页
    2.1 延安革命美术前期农民形象的“平凡”性第25-28页
        2.1.1 抗战时期吕斯百笔下的农民第25-26页
        2.1.2 王悦之笔下的弃民第26-27页
        2.1.3 认识第27-28页
    2.2 延安革命美术时期农民形象的“原味”性第28-34页
        2.2.1 流民图中的真实农民第28-29页
        2.2.2 从土地改革时期作品中看其歌颂性的新面貌第29-32页
        2.2.3 认识第32-34页
    2.3“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下凸显的农民“主人”格调第34-44页
        2.3.1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34-37页
        2.3.2 新年画运动——英雄性与人民性双重体现第37-41页
        2.3.3 大跃进时期农民壁画——夸张与漫画化第41-43页
        2.3.4 认识第43-44页
    2.4 文革美术下“红光亮”的激进的农民形象范式达到高峰第44-49页
        2.4.1 红色风暴下“他说”局限性第44-45页
        2.4.2 集体狂热下的艺术范式的形成第45-47页
        2.4.3 认识第47-49页
第三章:时代的衔接与过渡第49-52页
    3.1 上层建筑下产生特有的艺术形式第49-50页
    3.2 艺术本质迷失后的自寻第50-51页
    3.3 人道主义精神下的艺术走向第51-52页
第四章:“自问”——改革开放后农民形象的塑造第52-70页
    4.1 文革后到80年代农民主体意识逐渐崛起第52-59页
        4.1.1 文革遗风第53页
        4.1.2 文革回忆录第53-55页
        4.1.3 人性初探第55-57页
        4.1.4“黑白灰”下“自我”的回归第57-58页
        4.1.5 认识第58-59页
    4.2 经济大潮中农民的迷茫92年第59-64页
        4.2.1 乡土艺术危机——寻根热后的迷茫第59-61页
        4.2.2 从农民到农民工第61-62页
        4.2.3 诚心诚意做城里人第62-63页
        4.2.4 认识第63-64页
    4.3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失落21世纪第64-70页
        4.3.1 新时代乐观向上的农民工新表情第64-66页
        4.3.2 农民工的新面孔——女性和新生代农民工第66-67页
        4.3.3 寻求自尊与平等的新世纪农民工第67-68页
        4.3.4 认识第68-70页
第五章:新世纪农民被城市异化——从“主人公”到“看客”第70-74页
    5.1 农民从“主人公”到“看客”——异化第70-71页
        5.1.1 新世纪被异化的“主力军”第70页
        5.1.2“看客”自证价值第70-71页
    5.2 农民工从社会认同到主体认同——同化第71-74页
        5.2.1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第71-72页
        5.2.2 农民工的主体认同第72-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后记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歌曲的风格变迁
下一篇:单层双曲扁网壳参数化设计静动力性能分析及选型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