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5页 |
1.1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 | 第7-9页 |
1.1.1 喜早莲子草 | 第7页 |
1.1.2 喜旱莲子草入侵性研究进展 | 第7-8页 |
1.1.3 喜早莲子草对异质生境的适应策略 | 第8-9页 |
1.2 表型可塑性及其适应意义 | 第9-10页 |
1.2.1 表型可塑性概念 | 第9页 |
1.2.2 植物表型可塑性的适应意义 | 第9-10页 |
1.2.3 表型可塑性的分子基础 | 第10页 |
1.3 表观遗传学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3.1 表观遗传调控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3.2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3 表观遗传变异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 第14页 |
1.4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及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不同水陆生境中喜旱莲子草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式样分析 | 第15-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1 植物材料及同质园移栽实验 | 第19页 |
2.1.2 不同水分条件处理 | 第19页 |
2.1.3 基因表达动态定量检测 | 第19-22页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2-24页 |
2.2 结果 | 第24-27页 |
2.3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不同水陆生境喜旱莲子草差异表达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式样分析 | 第28-5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3.1.1 植物材料及同质园移栽实验 | 第28页 |
3.1.2 不同水分条件处理 | 第28-29页 |
3.1.3 差异表达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9-32页 |
3.1.4 亚硫酸氢钠测序分析 | 第32-33页 |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34页 |
3.2 结果 | 第34-54页 |
3.2.1 差异表达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分析 | 第34-41页 |
3.2.2 目标基因启动子区亚硫酸氢钠测序结果 | 第41-54页 |
3.3 讨论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喜旱莲子草小RNA高通量测序 | 第56-7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56页 |
4.1.2 同质园实验及不同水分条件处理 | 第56页 |
4.1.3 样品采集及RNA提取 | 第56-57页 |
4.1.4 小RNA测序文库构建和测序 | 第57页 |
4.1.5 小RNA分类注释及microRNA预测 | 第57-59页 |
4.1.6 不同水陆生境中microRNA差异表达式样分析 | 第59页 |
4.2 结果 | 第59-77页 |
4.2.1 测序数据统计和测序质量分析 | 第59-62页 |
4.2.2 小RNA分类注释 | 第62-68页 |
4.2.3 miRNA的差异表达式样 | 第68-77页 |
4.3 讨论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