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 章绪论 | 第13-21页 |
1.1 碳纳米材料概述 | 第13页 |
1.2 荧光碳点概述 | 第13-20页 |
1.2.1 碳点的制备 | 第14-18页 |
1.2.1.1 自上而下法 | 第15-17页 |
1.2.1.2 自下而上法 | 第17-18页 |
1.2.2 荧光碳点的应用 | 第18-20页 |
1.2.2.1 生物成像 | 第18-19页 |
1.2.2.2 纳米传感 | 第19页 |
1.2.2.3 光催化 | 第19-20页 |
1.3 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于碳点的荧光性质构建检测生物样品中钾离子含量的传感方法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23-24页 |
2.2.3.1 碳点的制备 | 第23页 |
2.2.3.2 钾离子对碳点的荧光响应 | 第23页 |
2.2.3.3 人血清及红细胞样品中钾离子的检测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3.1 碳点的制备 | 第24-30页 |
2.4 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含金碳点的制备及荧光比率细胞成像 | 第33-51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35-36页 |
3.2.3.1 碳点和金簇的合成 | 第35页 |
3.2.3.2 含金碳点的制备 | 第35页 |
3.2.3.3 苯二甲酸光致发光探测法(TA-PL)检测羟基自由基 | 第35页 |
3.2.3.4 细胞培养 | 第35页 |
3.2.3.5 细胞活性实验 | 第35-36页 |
3.2.3.6 细胞成像 | 第36页 |
3.2.3.7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0页 |
3.3.1 含金碳点的制备 | 第36-41页 |
3.3.2 含金碳点的成长机理 | 第41-43页 |
3.3.3 含金碳点的催化活性 | 第43-46页 |
3.3.4 含金碳点细胞毒性研究及双荧光细胞成像 | 第46-47页 |
3.3.5 比率荧光成像 | 第47-50页 |
3.4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 章基于含金碳模拟酶性质,构建可视化检测的传感方法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1-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52-53页 |
4.2.3.1 含金碳点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2页 |
4.2.3.2 金纳米颗粒显色条件优化 | 第52页 |
4.2.3.3 含金碳点的活化和PSA显色实验 | 第52-53页 |
4.2.3.4 PSA的可视化检测及实际样品中PSA含量的检测 | 第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4.3.1 含金碳点催化性能研究及金纳米颗粒显色条件优化 | 第53-57页 |
4.3.2 金纳米颗粒显色实验 | 第57-58页 |
4.3.3 PSA的 可视化及定量检测 | 第58-59页 |
4.3.4 人血清PSA含 量的检测 | 第59-61页 |
4.4 结论 | 第61-63页 |
第五 章基于含金碳点共振光散射性质,构建检测前列腺抗原的方法研究 | 第63-71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63-64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5.2.3 实验过程 | 第64-65页 |
5.2.3.1 前列腺抗原(PSA)的定量检测 | 第64页 |
5.2.3.2 人血清中PSA含 量的测定 | 第64-6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5.3.1 PSA的定量检测 | 第65-68页 |
5.3.2 人血清中PSA含 量的测定 | 第68页 |
5.4 结论 | 第68-71页 |
第六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性质增强碳点的光催化活性 | 第71-81页 |
6.1 引言 | 第71-72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72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72页 |
6.2.3 实验过程 | 第72-73页 |
6.2.3.1 碳点的制备 | 第72-73页 |
6.2.3.2 金纳米棒及核壳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73页 |
6.2.3.3 碳点及碳点 / 金纳米棒体系光催化实验 | 第7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0页 |
6.3.1 碳点的制备 | 第73-74页 |
6.3.2 碳点的光催化活性实验 | 第74-80页 |
6.4 结论 | 第80-81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附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