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激光焊接等离子体行为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 激光焊接等离子体测量方法的研究 | 第17-27页 |
1.3.1 等离子体的信号检测 | 第17-20页 |
1.3.2 等离子体的三维重建 | 第20-27页 |
1.4 等离子体-激光能量交互作用的研究 | 第27-32页 |
1.4.1 等离子体对激光能量传输的影响 | 第27-29页 |
1.4.2 保护气体对激光能量传输及激光焊接过程的影响 | 第29-3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高功率激光焊接等离子体检测系统 | 第33-55页 |
2.1 焊接系统与焊接材料 | 第33-36页 |
2.1.1 高功率CO_2激光焊接系统 | 第33-34页 |
2.1.2 气体流量控制系统 | 第34-35页 |
2.1.3 焊接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2.2 等离子体动态行为观测系统 | 第36-42页 |
2.2.1 等离子体高速摄像系统 | 第36-38页 |
2.2.2 等离子体行为观测与分析 | 第38-42页 |
2.3 等离子体三维重建系统 | 第42-53页 |
2.3.1 三维重建系统的构成 | 第42-47页 |
2.3.2 摄像机空间姿态标定 | 第47-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激光焊接等离子体图像处理 | 第55-72页 |
3.1 等离子体图像去噪 | 第55-59页 |
3.2 飞溅颗粒影响的消除 | 第59-61页 |
3.3 工件表面反光影响的消除 | 第61-66页 |
3.3.1 snake模型 | 第61-62页 |
3.3.2 改进的snake分割法 | 第62-64页 |
3.3.3 初始轮廓点提取 | 第64页 |
3.3.4 能量函数设计 | 第64-66页 |
3.4 等离子体图像校正 | 第66-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激光焊接等离子体三维重建 | 第72-108页 |
4.1 由投影三维重建问题 | 第72-74页 |
4.2 变换重建法和迭代重建法 | 第74-77页 |
4.3 等离子体投影重建的问题模型 | 第77-81页 |
4.3.1 中心投影三维重建模型 | 第77-80页 |
4.3.2 由投影重建的病态问题 | 第80-81页 |
4.4 基于改进ART算法的等离子体三维重建 | 第81-91页 |
4.4.1 ART算法基本原理 | 第81-84页 |
4.4.2 投影矩阵的降维计算 | 第84-86页 |
4.4.3 多目标优化ART算法 | 第86-91页 |
4.5 多目标ART的影响因素和算法评价 | 第91-99页 |
4.5.1 重建算法的质量评价 | 第91-93页 |
4.5.2 先验知识的影响 | 第93-94页 |
4.5.3 松弛因子的影响 | 第94-96页 |
4.5.4 基函数的影响 | 第96-98页 |
4.5.5 迭代初始值的影响 | 第98-99页 |
4.6 激光焊接等离子体三维重建 | 第99-10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等离子体三维物理场计算及能量传输研究 | 第108-137页 |
5.1 激光焊接等离子体三维温度场 | 第108-115页 |
5.2 激光-等离子体能量交互 | 第115-126页 |
5.2.1 Ar-He-Al三元等离子体的吸收机制 | 第115-119页 |
5.2.2 Ar-He-Al三元等离子体的折射效应 | 第119-122页 |
5.2.3 激光-等离子体三维能量交互模型 | 第122-126页 |
5.3 侧吹气体对铝合金CO_2激光焊接等离子体的影响 | 第126-134页 |
5.3.1 He-Ar比对等离子体三维形态的影响 | 第126-129页 |
5.3.2 He-Ar比对等离子体温度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5.3.3 He-Ar比对吸收系数和折射率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5.3.4 He-Ar比对激光能量传输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37-140页 |
创新点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