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纳米硒化黑木耳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1 黑木耳的主要化学成分第14-15页
    1.2 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第15页
        1.2.1 热水浸提法第15页
        1.2.2 稀碱浸提法第15页
        1.2.3 酶解提取法第15页
        1.2.4 超声波提取法第15页
        1.2.5 微波辅助提取法第15页
    1.3 黑木耳多糖的药理作用第15-17页
        1.3.1 抗肿瘤作用第15-16页
        1.3.2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第16页
        1.3.3 抗凝血作用第16页
        1.3.4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第16页
        1.3.5 抗血栓作用第16页
        1.3.6 降血脂作用第16-17页
    1.4 黑木耳的临床应用第17页
    1.5 硒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6 纳米技术第17-18页
    1.7 纳米硒化多糖第18-20页
第2章 黑木耳菌PDA培养第20-23页
    2.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20页
        2.1.1 仪器第20页
        2.1.2 试剂第20页
        2.1.3 材料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2.1 PDA培养第20页
        2.2.2 PDA培养基制作方法第20-21页
        2.2.3 高压灭菌第21页
        2.2.4 接种第2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1-22页
        2.3.1 结果第21-22页
        2.3.2 讨论第22页
    2.4 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黑木耳菌液体培养条件优化第23-32页
    3.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23-24页
        3.1.1 仪器第23页
        3.1.2 试剂第23-24页
        3.1.3 材料第24页
    3.2 方法第24-26页
        3.2.1 液体发酵单因素实验第24页
        3.2.2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第24-25页
        3.2.3 胞外多糖含量测定第25页
        3.2.4 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第25-26页
            3.2.4.1 标准溶液的配置第25页
            3.2.4.2 苯酚试剂的配置第25页
            3.2.4.3 绘制标准曲线第25页
            3.2.4.4 测定吸光度第25-2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6-31页
        3.3.1 结果第26-30页
            3.3.1.1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26-27页
            3.3.1.2 回归方程的建立第27页
            3.3.1.3 回归分析第27-30页
            3.3.1.4 验证试验第30页
        3.3.2 讨论第30-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黑木耳菌发酵罐培养第32-37页
    4.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32-33页
        4.1.1 仪器第32页
        4.1.2 试剂第32页
        4.1.3 材料第32-33页
    4.2 方法第33-34页
        4.2.1 单因素实验第33-3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4-36页
        4.3.1 结果第34-35页
        4.3.2 讨论第35-36页
    4.4 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纳米硒化黑木耳多糖的制备第37-40页
    5.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37页
        5.1.1 仪器第37页
        5.1.2 试剂第37页
        5.1.3 材料第37页
    5.2 方法第37-38页
        5.2.1 纳米硒化黑木耳多糖溶液的制备第37页
        5.2.2 对产物进行表征第37-3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38-39页
        5.3.1 结果第38页
        5.3.2 讨论第38-39页
    5.4 小结第39-40页
第6章 纳米硒化黑木耳多糖抑菌活性第40-44页
    6.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40-41页
        6.1.1 仪器第40页
        6.1.2 试剂第40页
        6.1.3 材料第40-41页
    6.2 实验过程第41页
        6.2.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第41页
        6.2.3 筛选菌种试验第4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41-43页
        6.3.1 结果第41-42页
        6.3.2 讨论第42-43页
    6.4 小结第43-44页
第7章 纳米硒化黑木耳多糖抗肿瘤活性第44-51页
    7.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44-45页
        7.1.1 仪器第44页
        7.1.2 试剂第44页
        7.1.3 材料第44-45页
    7.2 方法第45-46页
        7.2.1 HepG2肿瘤细胞培养第45页
        7.2.2 MTT实验第45-46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7.3.1 结果第46-49页
        7.3.2 讨论第49-50页
    7.4 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英文缩写第58-59页
附图第59-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鲻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
下一篇:野火球生药鉴定及镇静催眠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