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 1 引言 | 第13-15页 |
1. 2 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发展历程及试验研究 | 第15-17页 |
1. 2. 1 从弹性半空间理论到现代数值求解算法的发展 | 第15-16页 |
1. 2. 2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相关试验研究 | 第16-17页 |
1. 3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 3. 1 子结构模式数值求解算法 | 第18-20页 |
1. 3. 2 直接法模式数值求解算法 | 第20页 |
1. 4 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数值求解的优势及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1. 4. 1 数值方法小结 | 第21页 |
1. 4. 2 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数值求解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1. 5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时域数值求解模型与地震波激励的输入 | 第33-62页 |
2. 1 引言 | 第33-34页 |
2. 2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数值计算模型 | 第34-43页 |
2. 2. 1 动力相互作用系统时域基本动力方程 | 第34-37页 |
2. 2. 2 时域求解方程简化推导与验证 | 第37-40页 |
2. 2. 3 子结构法与直接法模式间的等价关系 | 第40-41页 |
2. 2. 4 针对其他波动散射场问题的基本时域求解模型 | 第41-42页 |
2. 2. 5 分析与概括 | 第42-43页 |
2. 3 动力相互作用时域分析中输入地震波模型的建立 | 第43-60页 |
2. 3. 1 相互作用数值计算中的地震波输入模式 | 第43-44页 |
2. 3. 2 地震积分位移时程的均值基线漂移现象 | 第44-45页 |
2. 3. 3 地震积分位移时程漂移的相关校正研究 | 第45-49页 |
2. 3. 4 简便的加速度两步数值积分校正算法 | 第49-53页 |
2. 3. 5 数值算例与分析 | 第53-60页 |
2. 3. 6 算法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三章 阻尼溶剂抽取法基本理论与时域实现 | 第62-90页 |
3. 1 引言 | 第62-64页 |
3. 2 阻尼溶剂抽取法模拟地基无限域辐射效应的基本原理 | 第64-69页 |
3. 2. 1 无材料阻尼的地基有限域动力刚度矩阵 | 第64-65页 |
3. 2. 2 考虑材料阻尼影响的地基有限域动力刚度阵 | 第65-67页 |
3. 2. 3 阻尼溶剂抽取法实现的两个基本近似条件 | 第67页 |
3. 2. 4 阻尼溶剂抽取法的频域实现与基本公式 | 第67-69页 |
3. 3 阻尼溶剂抽取法的时域实现 | 第69-77页 |
3. 3. 1 阻尼抽取法时域实现基本公式 | 第69-71页 |
3. 3. 2 逐步积分格式的阻尼抽取法时域实现公式 | 第71-73页 |
3. 3. 3 基于时域数值积分算法的程序实现 | 第73-77页 |
3. 4 数值实现与算例验证 | 第77-88页 |
3. 4. 1 虚加节点阻尼对辐射阻尼效应的模拟及数值验证 | 第77-84页 |
3. 4. 2 半无限地基的动力响应计算 | 第84-88页 |
3. 5 本章小结 | 第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四章 散射场波动问题的时域逐步求解算法 | 第90-104页 |
4. 1 引言 | 第90-91页 |
4. 2 全空间中圆形孔洞边界散射场运动的常规时频联合解法 | 第91-92页 |
4. 3 地基散射场波动求解的时域逐步算法 | 第92-95页 |
4. 3. 1 柔度形式的阻尼抽取时域实现基本公式 | 第92-93页 |
4. 3. 2 基于阻尼抽取法的散射场波动问题时域求解算法 | 第93-95页 |
4. 4 算例分析与数值验证 | 第95-97页 |
4. 4. 1 简谐波的时域表达与自由场输入 | 第95-96页 |
4. 4. 2 算例与结果分析 | 第96-97页 |
4. 5 本章小结 | 第97-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时域分析的分区逐步算法 | 第104-125页 |
5. 1 引言 | 第104-105页 |
5. 2 动力相互作用时域分析的分区逐步求解算法 | 第105-107页 |
5. 2. 1 基于阻尼溶剂抽取法的算法实现过程 | 第105-107页 |
5. 2. 2 算法概括与分析 | 第107页 |
5. 3 重力坝-均匀无限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 第107-113页 |
5. 3. 1 算例描述 | 第107-111页 |
5. 3. 2 数值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111-113页 |
5. 4 重力坝-分层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 第113-116页 |
5. 4. 1 算例描述 | 第114页 |
5. 4. 2 数值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114-116页 |
5. 5 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数值分析 | 第116-122页 |
5. 5. 1 竖向地震作用下抗震设计概述 | 第116-118页 |
5. 5. 2 考虑基坑散射条件的相互作用时域数值计算模型 | 第118-121页 |
5. 5. 3 分析与讨论 | 第121-122页 |
5. 6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有限元结果数据场图形分析与处理研究 | 第125-151页 |
6. 1 引言 | 第125页 |
6. 2 有限元数据场图形处理中的主要难点 | 第125-126页 |
6. 3 数据场图形处理功能开发的相关基本技术 | 第126-131页 |
6. 3. 1 数据传输与混合编程 | 第127-128页 |
6. 3. 2 数据结构与功能模块定义 | 第128-129页 |
6. 3. 3 可视化功能与基本图形技术 | 第129-131页 |
6. 4 有限元数据场的母单元可视化图形处理技术 | 第131-149页 |
6. 4. 1 二维母单元平面云图及特殊高斯应力云图绘制 | 第132-136页 |
6. 4. 2 改进消隐算法基础上的三维面场云图母单元绘制技术 | 第136-139页 |
6. 4. 3 三维场剖面及层片云图母单元绘制算法 | 第139-143页 |
6. 4. 4 二维等值线及三维等值面母单元绘制技术 | 第143-149页 |
6. 5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1-156页 |
7. 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51-154页 |
7. 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54-1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56-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