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装用丙烯酸胶粘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复膜胶粘接机理 | 第11-14页 |
·粘接的基本条件 | 第11-12页 |
·粘接理论 | 第12-14页 |
·乳液聚合 | 第14-19页 |
·乳液聚合原理 | 第14-15页 |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无皂乳液聚合 | 第17-19页 |
·丙烯酸酯类乳液复膜胶 | 第19-24页 |
·软包装复膜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聚丙烯酸酯类复膜胶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低温交联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实验原料 | 第26-27页 |
·实验设备 | 第27页 |
·乳液的制备 | 第27-28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28-32页 |
·乳液性能的测定 | 第28-29页 |
·胶粘剂性能的测定 | 第29-30页 |
·共聚物的表征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丙烯酸酯类复膜胶乳液的合成 | 第32-63页 |
·引发剂对复膜胶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2-36页 |
·引发剂体系的选择 | 第32-33页 |
·引发剂用量对反应速率与分子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引发剂用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36页 |
·乳化剂对复膜胶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6-44页 |
·乳化剂种类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聚合工艺的优化 | 第44-49页 |
·种子乳液用量对复膜胶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打底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打底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进料速率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分子量调节剂对复膜胶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DDM 用量对分子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DDM 用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DDM 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软硬单体配比对复膜胶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硬单体配比的影响 | 第54-55页 |
·软单体配比的影响 | 第55页 |
·功能单体对复膜胶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55-60页 |
·功能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55-58页 |
·功能单体用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交联单体对复膜胶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室温交联型丙烯酸复膜胶乳液的研究 | 第63-81页 |
·DAAM 自交联体系 | 第63-65页 |
·DAAM 自交联体系的反应机理 | 第63-64页 |
·DAAM 自交联型乳液的红外分析 | 第64-65页 |
·AAEM 自交联体系 | 第65-67页 |
·AAEM 自交联体系的的反应机理 | 第65-66页 |
·AAEM 自交联型乳液的红外分析 | 第66-67页 |
·有机硅体系 | 第67-73页 |
·有机硅氧烷交联反应机理 | 第67-68页 |
·有机硅氧烷的选择 | 第68-69页 |
·硅丙乳液聚合条件的控制 | 第69-70页 |
·硅丙乳液的红外分析 | 第70-71页 |
·有机硅氧烷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交联体系对复膜胶性能的影响 | 第73-77页 |
·自交联单体用量对交联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自交联单体用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自交联单体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DMA 分析 | 第77-79页 |
·DSC 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复膜胶乳液在塑塑复合上的应用 | 第81-91页 |
·胶液的配制 | 第81页 |
·覆膜工艺 | 第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基材润湿剂 | 第81-83页 |
·消泡剂 | 第83-85页 |
·增粘剂 | 第85-87页 |
·覆膜工艺参数及测试条件的影响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