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基本观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违法建筑的界定及其类型 | 第15-19页 |
第一节 违法建筑的法律界定 | 第15-17页 |
一 违法建筑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衡量违法建筑的标准 | 第16页 |
三 认定违法建筑的法律依据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违法建筑的现实类型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违法建筑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治理困境 | 第19-26页 |
第一节 违法建筑治理情况:以郑州市为例 | 第19-21页 |
一 违法建筑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二 治理违法建筑的现实困难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违法建筑治理中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一 治理违法建筑主体混乱 | 第21-22页 |
二 治理违法建筑法律制度不足 | 第22页 |
三 治理违法建筑的法律不完善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违法建筑处理的域外经验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违法建筑处置的权力分配 | 第26-35页 |
第一节 违法建筑认定权归属行政机关 | 第26-27页 |
一 违法建筑的认定应由行政法律关系调整 | 第26-27页 |
二 违法建筑的认定权归各专业行政机关 | 第27页 |
第二节 违法建筑强制拆除决定权的归属 | 第27-31页 |
一 强制拆除决定权的分配原则 | 第27-28页 |
二 有法律明确授权的,由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行使 | 第28-29页 |
三 无法律授权的,由法院行使 | 第29-31页 |
第三节 违法建筑实施拆除权的分配 | 第31-35页 |
一 由国家法律法规具体授予 | 第31-33页 |
二 行政机关对管理属地的需求 | 第33页 |
三 行政辖区对社会事务的具体管理需要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违法建筑处置的行政程序 | 第35-43页 |
第一节 依法处置违法建筑的程序意义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违法建筑的调查认定程序 | 第36-39页 |
一 立案条件 | 第36-37页 |
二 调查过程 | 第37页 |
三 政策把握 | 第37-38页 |
四 依法送达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违法建筑强制拆除决定的执行程序 | 第39-43页 |
一 前期进行社会风险评估 | 第39页 |
二 强制拆除前的执行程序 | 第39-41页 |
三 强制强拆公告下达 | 第41页 |
四 实施强制拆除的细节要求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