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立案登记制视角下民事审前程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第1章 我国民事立案制度与审前程序的概要第8-13页
    1.1 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概要第8-9页
        1.1.1 民事立案的概念和必要条件第8页
        1.1.2 立案登记制度和立案审查制度的区别第8-9页
        1.1.3 我国立案登记制度的立法概况第9页
    1.2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概要第9-13页
        1.2.1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概念和特征第10-11页
        1.2.2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立法概况第11-13页
第2章 立案登记制度下民事审前程序面临的新困境第13-17页
    2.1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2.1.1 当事人答辩活动的规定过于简单第13-14页
        2.1.2 缺乏法官释明权的规定第14页
        2.1.3 对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仍存在困难第14-15页
        2.1.4 促进争议调解和解的机制存在缺陷第15页
    2.2 法官的制度和职业技能有待细化第15-17页
        2.2.1 法官的分类不够细化第15页
        2.2.2 管理及配套制度未跟上第15-16页
        2.2.3 法官助理制度存在缺陷第16页
        2.2.4 法官在民事审前程序的准备技能和思维有待提高第16-17页
第3章 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的运用成效以及民事审前程序的司法实践状况第17-21页
    3.1 我国立案登记制度的运用成效第17-19页
        3.1.1 登记立案制度涉及案件范围更广更全面第17-18页
        3.1.2 立案登记制度更好的规范法院的行为第18页
        3.1.3 立案登记制度区分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明确了诉讼系属第18页
        3.1.4 立案登记制度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起诉权第18-19页
    3.2 民事审前程序的司法实践状况第19-21页
        3.2.1 大立案模式和准备庭模式第19-20页
        3.2.2 法官助理管理形式和庭审法官管理形式第20-21页
第4章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与审前程序的借鉴第21-28页
    4.1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的借鉴第21-23页
        4.1.1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的考察和基本内容第21-22页
        4.1.2 国外民事立案制度的特点分析第22-23页
    4.2 国外民事审前程序的借鉴第23-28页
        4.2.1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第23-25页
        4.2.2 德国民事审前程序第25-28页
第5章 立案登记制视角下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第28-38页
    5.1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制度重构的理念第28-30页
        5.1.1 民事审前程序价值第28-29页
        5.1.2 民事审前程序应遵守的原则第29-30页
    5.2 立案登记制视角下民事审前程序重构的制度设计第30-38页
        5.2.1 细化和区分审前法官与庭审法官第30-31页
        5.2.2 规范法官释明权的制度第31页
        5.2.3 完善诉答程序第31-32页
        5.2.4 完善争点整理程序第32-34页
        5.2.5 规范庭审前证据开示制度第34-35页
        5.2.6 完善审前调解制度第35-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首发强迫症患者血清TNF-α、IL-2水平和认知功能及其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首发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