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纳米介孔硅 | 第12-18页 |
1.2.1 纳米介孔硅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2 纳米介孔硅粒子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 第13-18页 |
1.3 顺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 | 第18-21页 |
1.3.1 四氧化三铁的概述 | 第18-19页 |
1.3.2 四氧化三铁MRI应用 | 第19-20页 |
1.3.3 设计与合成 | 第20-21页 |
1.4 纳米磁性介孔硅体系的研究及设计 | 第21-26页 |
1.4.1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 | 第21-22页 |
1.4.2 纳米介孔硅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纳米磁性介孔硅的设计与构建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8-29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3 测试与表征 | 第31-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4.1 介孔硅材料MSN和一步法合成磁性Fe_3O_4@MSN | 第32-33页 |
2.4.2 一步法合成纳米磁性介孔硅(MMSN) | 第33-37页 |
2.5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靶向纳米磁性介孔硅药物释控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3.2.2 合成纳米磁性介孔硅(MMSN)的合成 | 第41页 |
3.2.3 氨基化磁性介孔硅纳米颗粒的制备(MMSN-NH2) | 第41-42页 |
3.2.4 偶氮苯修饰磁性介孔硅粒子的制备(MMSN-NHCO-AZO-COOH)(简称MA) | 第42页 |
3.2.5 环糊精封堵型(MMSN-NHCO-AZO@CD-PEI)的光响应磁性介孔硅药物释控体系的制备(简称MAC) | 第42页 |
3.2.6 肿瘤靶向的多功能磁性介孔硅纳米药物释控体系的制备(MMSN-NHCO-AZO@CD(-PEI)@Py-PEG-Gal) (简称为MACP) | 第42页 |
3.2.7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42-43页 |
3.2.8 磁性纳米介孔硅材料的表征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3.3.1 纳米磁性介孔硅体系合成与表征 | 第43-46页 |
3.3.2 纳米磁性介孔硅的比表面积孔隙度分析 | 第46-48页 |
3.3.3 纳米磁性介孔硅的热失重分析检测 | 第48-49页 |
3.3.4 MMSN-HN-AZO@CD@PY-PEG-Gal的粒径分布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靶向纳米磁性介孔硅药物释控体系的生物学评价 | 第52-58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4.2.2 体外释药行为 | 第53页 |
4.2.3 体外细胞共培养 | 第53页 |
4.2.4 细胞毒性实验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4.3.1 体外释药行为 | 第54-55页 |
4.3.2 细胞实验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总结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