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第2章 城市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23-30页 |
2.1 城市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2.1.1 公共品理论 | 第23-24页 |
2.1.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4-25页 |
2.1.3 城市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2.2 相关概念的定义及内涵 | 第27-30页 |
2.2.1 城市公共服务的定义及内涵 | 第27-28页 |
2.2.2 城市公共性的定义及内涵 | 第28-30页 |
第3章 公共性视角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 第30-33页 |
3.1 城市公共性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 | 第30-32页 |
3.1.1 城市公共性是公共服务的存在属性 | 第30-31页 |
3.1.2 城市公共性是公共服务的价值追求 | 第31-32页 |
3.2 城市公共性是城市空间的价值要求 | 第32-33页 |
第4章 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评价标准 | 第33-40页 |
4.1 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维度 | 第33-36页 |
4.1.1 公共价值与责任 | 第33-34页 |
4.1.2 影响公共价值实现的几个维度 | 第34-36页 |
4.2 城市公共服务评价的标准模型 | 第36-40页 |
第5章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偏离分析 | 第40-47页 |
5.1 以公共性评价标准审视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5.2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价值导向偏离的原因 | 第41-47页 |
5.2.1 公共服务偏离公共性在理论上具有必然性 | 第41-44页 |
5.2.2 现实中的非理性行为加剧了公共服务的非公共性 | 第44-47页 |
第6章 以公共性评价标准优化城市公共服务 | 第47-54页 |
6.1 重塑以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价值理念 | 第47-48页 |
6.2 优化公共需求的显示效果 | 第48-50页 |
6.3 推动利益整合与集体行动 | 第50-51页 |
6.4 建立维护公共性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制 | 第51页 |
6.5 加强公共服务战略管理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