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氮氧化物(NOx)污染与危害 | 第11页 |
1.2 我国燃煤电站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 | 第11-12页 |
1.3 我国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政策 | 第12-13页 |
1.4 燃煤电站NOx的产生机理 | 第13-15页 |
1.4.1 热力型NOx | 第14页 |
1.4.2 快速型NOx | 第14页 |
1.4.3 燃料型NOx | 第14-15页 |
1.5 燃煤电厂的NOx控制技术 | 第15-17页 |
1.5.1 燃烧前NOx控制技术 | 第15页 |
1.5.2 燃烧中NOx控制技术 | 第15-16页 |
1.5.3 燃烧后NOx控制技术 | 第16-17页 |
1.6 我国脱硝技术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9-21页 |
第二章 SCR烟气脱硝工艺方案 | 第21-29页 |
2.1 SCR反应原理 | 第21-22页 |
2.2 SCR工艺布置方案 | 第22-23页 |
2.2.1 高温高尘布置方案 | 第22页 |
2.2.2 高温低尘布置方案 | 第22-23页 |
2.2.3 低温低尘布置方案 | 第23页 |
2.3 催化剂的成分与种类 | 第23-25页 |
2.3.1 催化剂成分 | 第23-24页 |
2.3.2 催化剂种类 | 第24-25页 |
2.4 还原剂制备方案 | 第25-27页 |
2.5 SCR工艺流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SCR烟气脱硝工程概况 | 第29-47页 |
3.1 机组概述 | 第29-36页 |
3.1.1 锅炉参数 | 第29-32页 |
3.1.2 燃料特性 | 第32-35页 |
3.1.3 飞灰特性 | 第35页 |
3.1.4 烟气参数 | 第35-36页 |
3.2 SCR脱硝工程概述 | 第36-43页 |
3.2.1 工程建设条件 | 第36-37页 |
3.2.2 脱硝系统组成 | 第37-43页 |
3.3 性能指标 | 第43-45页 |
3.3.1 NO_x脱除率、氨的逃逸率、SO_2/SO_3转化率 | 第43-44页 |
3.3.2 压力损失 | 第44页 |
3.3.3 脱硝装置可用率 | 第44页 |
3.3.4 催化剂寿命 | 第44-45页 |
3.3.5 系统连续运行温度 | 第45页 |
3.3.6 脱硝还原剂消耗量 | 第45页 |
3.4 脱硝装置对下游设备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四章 SCR脱硝系统调试运行 | 第47-55页 |
4.1 SCR系统调试 | 第47-54页 |
4.1.1 分系统调整试运行实施情况 | 第47-48页 |
4.1.2 整套启动调整试运行实施情况 | 第48-54页 |
4.2 调试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 第54-55页 |
第五章 SCR脱硝系统性能试验 | 第55-75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55页 |
5.2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55-56页 |
5.3 试验仪器 | 第56-57页 |
5.4 试验工况、试验条件、测点布置、试验进度 | 第57-59页 |
5.4.1 试验工况 | 第57页 |
5.4.2 试验条件 | 第57页 |
5.4.3 检测位置和主要检测参数 | 第57-59页 |
5.4.4 试验进度 | 第59页 |
5.5 脱硝装置性能试验 | 第59-73页 |
5.5.1 脱硝系统处理烟气量试验 | 第59-60页 |
5.5.2 NO_x脱除效率试验 | 第60-62页 |
5.5.3 氨逃逸量试验 | 第62-64页 |
5.5.4 SO_2/SO_3转化率试验 | 第64-66页 |
5.5.5 SCR反应器入口烟尘浓度测试 | 第66-67页 |
5.5.6 SCR反应器烟气温度测试 | 第67-68页 |
5.5.7 SCR反应器运行压降测试 | 第68-69页 |
5.5.8 脱硝系统NH_3耗量测量 | 第69-71页 |
5.5.9 脱硝系统电耗量测量 | 第71-72页 |
5.5.10 脱硝系统噪声试验 | 第72-73页 |
5.6 脱硝性能试验结论 | 第73-75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