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城市边缘区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城市边缘区社区规划设计相关研究概述 | 第15-25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城市边缘区 | 第15-16页 |
2.1.2 社区 | 第16页 |
2.1.3 城市边缘区社区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7-25页 |
2.2.1 国外理论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2.2.2 国内理论研究概述 | 第20-25页 |
第3章 城市边缘区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 第25-57页 |
3.1 潍坊城市边缘区社区现状 | 第25-40页 |
3.1.1 分布与功能特点 | 第25-28页 |
3.1.2 划定范围和主要特征 | 第28-30页 |
3.1.3 类型划分 | 第30-32页 |
3.1.4 结构特征 | 第32-35页 |
3.1.5 发展趋势 | 第35-40页 |
3.2 潍坊城市边缘区社区规划设计原则 | 第40-46页 |
3.2.1 边缘区与中心区整体协调原则 | 第41-42页 |
3.2.2 道路交通网络开放原则 | 第42-43页 |
3.2.3 产业与居住协调发展原则 | 第43页 |
3.2.4 基础设施先行原则 | 第43-44页 |
3.2.5 生态系统保护原则 | 第44-45页 |
3.2.6 构建社区意识原则 | 第45-46页 |
3.3 城市边缘区社区规划设计策略 | 第46-57页 |
3.3.1 空间布局 | 第46-47页 |
3.3.2 功能结构 | 第47-49页 |
3.3.3 交通系统组织 | 第49-50页 |
3.3.4 绿化及空间景观规划 | 第50-52页 |
3.3.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52-54页 |
3.3.6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 第54-57页 |
第4章 潍坊市泰祥社区规划实践 | 第57-75页 |
4.1 潍坊市泰祥社区规划背景 | 第57-60页 |
4.1.1 潍坊市泰祥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58-59页 |
4.1.2 潍坊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要素 | 第59-60页 |
4.2 潍坊市泰祥社区空间布局设计 | 第60-67页 |
4.2.1 空间形态 | 第61-66页 |
4.2.2 安置、保障及储备用地的划分 | 第66-67页 |
4.3 功能结构 | 第67-69页 |
4.3.1 设计理念 | 第67-68页 |
4.3.2 功能结构 | 第68-69页 |
4.4 交通系统组织 | 第69页 |
4.5 绿化及空间景观规划 | 第69-71页 |
4.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71-72页 |
4.7 小结 | 第72-75页 |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创新点 | 第76页 |
5.3 思考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