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6页 |
Abstract | 第16-2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22-3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2 重要概念及必要说明 | 第24-26页 |
1.2.1 小农经营 | 第25页 |
1.2.2 农产品交易关系 | 第25-26页 |
1.2.3 农产品价格及形成 | 第26页 |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1.3.1 问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1.4 技术路线与结构框架 | 第27-31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1.4.2 结构框架 | 第30-31页 |
1.5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1.5.1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1.6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34-36页 |
1.6.1 可能的创新 | 第34页 |
1.6.2 研究的不足 | 第34-3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36-53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36-42页 |
2.1.1 价格理论 | 第36-40页 |
2.1.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0-41页 |
2.1.3 讨价还价理论 | 第41-42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42-46页 |
2.2.1 农产品价格形成 | 第42-44页 |
2.2.2 农产品定价权 | 第44页 |
2.2.3 信息与农产品价格形成关系 | 第44-45页 |
2.2.4 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公共政策选择 | 第45-46页 |
2.2.5 文献评述 | 第46页 |
2.3 小农经营、交易关系与农产品价格形成:一个分析框架 | 第46-52页 |
2.3.1 小农经营:潜在假设 | 第46-47页 |
2.3.2 传统均衡价格理论的缺陷 | 第47-48页 |
2.3.3 交易、交易节点与交易关系 | 第48-49页 |
2.3.4 农产品定价权 | 第49-50页 |
2.3.5 信息与农产品价格形成 | 第50页 |
2.3.6 农产品价格公共政策 | 第50-51页 |
2.3.7 一般分析框架 | 第51-52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3章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 第53-82页 |
3.1 农产品价格分类 | 第53-57页 |
3.1.1 政策价格与市场价格 | 第53-54页 |
3.1.2 收购价格、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 | 第54-55页 |
3.1.3 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 | 第55-56页 |
3.1.4 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 | 第56页 |
3.1.5 其他价格 | 第56-57页 |
3.2 农产品收购价格形成机制 | 第57-68页 |
3.2.1 农产品收购价格构成 | 第57-62页 |
3.2.2 农产品收购市场交易特征 | 第62-65页 |
3.2.3 农产品收购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 | 第65-68页 |
3.3 农产品批发价格形成机制 | 第68-75页 |
3.3.1 农产品批发价格构成 | 第68-70页 |
3.3.2 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特征 | 第70-72页 |
3.3.3 农产品批发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 | 第72-75页 |
3.4 农产品零售价格形成机制 | 第75-81页 |
3.4.1 农产品零售价格构成 | 第75-76页 |
3.4.2 农产品零售市场交易特征 | 第76-78页 |
3.4.3 农产品零售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 | 第78-81页 |
3.5 结论与讨论 | 第81-82页 |
第4章 农产品收购价格形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82-108页 |
4.1 农产品收购价格决定模型 | 第82-97页 |
4.1.1 农产品收购价格决定模型:完全竞争市场 | 第82-89页 |
4.1.2 农产品收购价格决定模型:不完全竞争市场 | 第89-97页 |
4.2 农产品收购价格决定模型的实证检验——以赣南脐橙为例 | 第97-107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97-98页 |
4.2.2 赣南脐橙收购市场特征分析 | 第98-101页 |
4.2.3 模型选择 | 第101-102页 |
4.2.4 相关系数估计 | 第102-106页 |
4.2.5 赣南脐橙收购价格决定 | 第106-107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107-108页 |
第5章 农产品批发价格形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108-131页 |
5.1 农产品批发价格决定模型 | 第108-121页 |
5.1.1 农产品批发价格决定模型:完全竞争市场 | 第108-114页 |
5.1.2 农产品批发价格决定模型:不完全竞争市场 | 第114-121页 |
5.2 农产品批发价格决定模型的实证检验——以赣南脐橙为例 | 第121-129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121-122页 |
5.2.2 赣南脐橙批发市场特征分析 | 第122-124页 |
5.2.3 模型选择 | 第124-125页 |
5.2.4 相关系数估计 | 第125-128页 |
5.2.5 赣南脐橙批发价格决定 | 第128-129页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129-131页 |
第6章 农产品零售价格形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131-154页 |
6.1 农产品零售价格决定模型 | 第131-139页 |
6.1.1 基本假设 | 第132页 |
6.1.2 模型构建 | 第132-135页 |
6.1.3 农产品零售价格决定 | 第135-139页 |
6.2 农产品批零价格的联动性分析——以果蔬为例 | 第139-153页 |
6.2.1 理论假设 | 第139-140页 |
6.2.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第140-142页 |
6.2.3 农产品批零价格联动机制 | 第142-145页 |
6.2.4 农产品批零价格联动性的实证分析 | 第145-153页 |
6.3 结论与讨论 | 第153-154页 |
第7章 农产品定价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农户的视角 | 第154-165页 |
7.1 问题的提出 | 第154页 |
7.2 理论假设 | 第154-156页 |
7.3 实证分析:基于江西8县脐橙种植农户的调研 | 第156-163页 |
7.3.1 样本的选择与统计描述 | 第156-158页 |
7.3.2 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158-159页 |
7.3.3 实证分析 | 第159-163页 |
7.4 结论与讨论 | 第163-165页 |
第8章 信息与农产品价格形成 | 第165-182页 |
8.1 问题的提出 | 第165-166页 |
8.2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 第166-167页 |
8.3 一个基本的农产品交易模型:基于普通市场微观结构内生化模型 | 第167-174页 |
8.3.1 基本假设 | 第168-169页 |
8.3.2 交易主体价格策略选择 | 第169-173页 |
8.3.3 信息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 | 第173-174页 |
8.4 一个扩展模型:引入非营利中间组织后的农产品交易模型 | 第174-181页 |
8.4.1 基本假设 | 第175页 |
8.4.2 交易主体价格策略选择 | 第175-180页 |
8.4.3 信息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 | 第180-181页 |
8.5 结论与讨论 | 第181-182页 |
第9章 农产品市场定价原则下的公共政策选择 | 第182-204页 |
9.1 为什么要坚持农产品市场定价? | 第182-183页 |
9.2 政府介入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依据与目标体系 | 第183-187页 |
9.2.1 政府介入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必要性 | 第183-184页 |
9.2.2 农产品价格公共政策目标体系 | 第184-187页 |
9.3 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农产品价格政策的经验教训 | 第187-195页 |
9.3.1 美国农产品价格政策 | 第187-190页 |
9.3.2 欧盟农产品价格政策 | 第190-191页 |
9.3.3 日本农产品价格政策 | 第191-193页 |
9.3.4 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政策的评价 | 第193-195页 |
9.4 农产品市场定价原则下的公共政策体系构建 | 第195-203页 |
9.4.1 现行农产品价格政策实践及其问题 | 第195-197页 |
9.4.2 公共政策介入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原则 | 第197-198页 |
9.4.3 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公共政策体系构建 | 第198-203页 |
9.5 结论与讨论 | 第203-204页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 第204-209页 |
10.1 研究结论 | 第204-206页 |
10.2 政策含义 | 第206-209页 |
参考文献 | 第209-222页 |
附录 | 第222-233页 |
附录1 赣南脐橙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问卷 | 第222-226页 |
附录2 赣州赣南脐橙产业龙头企业调查问卷 | 第226-229页 |
附录3 赣州市果业合作社调查表 | 第229-231页 |
附录4 合作社成员农户调查表 | 第231-2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33-234页 |
致谢 | 第234-2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