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外冷弯型材成型的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成型工艺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发展情况。 | 第9-10页 |
1.3 国内冷弯型材成型的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冷弯型产品的标准落后 | 第11页 |
1.3.2 冷弯型产品的深加工没有得到重视 | 第11页 |
1.3.3 冷弯型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够 | 第11-12页 |
1.4 回弹处理方法现状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长桁类零件的本构关系 | 第14-22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本构关系 | 第14-15页 |
2.3 材料的应变率响应 | 第15页 |
2.4 JOHNSON-COOK强度模型 | 第15-16页 |
2.5 实验方法与技术 | 第16-20页 |
2.5.1 霍普金斯压杆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方程 | 第16-19页 |
2.5.2 实验内容 | 第19页 |
2.5.3 试验数据 | 第19-20页 |
2.6 确定模型参数 | 第2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Z字长桁三点压弯回弹分析 | 第22-41页 |
3.1 三点压弯成形零件几何分析 | 第22-24页 |
3.2 Z字长桁三点压弯回弹分析 | 第24-30页 |
3.2.1 Z字长桁有限元模拟几何模型建立方法 | 第24-25页 |
3.2.2 Z字长桁三点压弯成形材料模型定义 | 第25-26页 |
3.2.3 Z字长桁三点压弯成形部件装配 | 第26页 |
3.2.4 Z字长桁三点压弯成形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3.2.5 接触、约束条件定义 | 第27-28页 |
3.2.6 Z字长桁三点压弯成形模拟结果 | 第28页 |
3.2.7 Z字长桁三点压弯成形回弹模拟 | 第28-29页 |
3.2.8 Z字长桁三点压弯成形回弹分析 | 第29-30页 |
3.3 三点压弯成形不同类型区段的具体处理措施 | 第30-37页 |
3.3.1 大跨距三点模具压弯成形段的处理方法 | 第30-36页 |
3.3.2 小跨距三点模具压弯成形段的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3.4 ABAQUS有限元重启动分析技术应用 | 第37页 |
3.5 三点模具压弯成形的有限元仿真流程 | 第37-38页 |
3.6 三点模具压弯成形仿真数据的输出 | 第38-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长桁类零件整体式模具型面补偿技术研究 | 第41-58页 |
4.1 回弹的控制和模面补偿常用方法 | 第41页 |
4.2 几何节点位移补偿法 | 第41-45页 |
4.2.1 压弯反向补偿DA法回弹补偿因子的估算 | 第42-43页 |
4.2.2 压弯反向补偿DA法在长桁类零件成形中的应用 | 第43-45页 |
4.3 基于压弯反向补偿DA法的长桁整体式模具参数化建模 | 第45-48页 |
4.4 长桁整体式压弯成形的有限元仿真过程 | 第48-49页 |
4.5 节点回弹补偿因子的估计 | 第49-52页 |
4.5.1 补偿因子的确定 | 第49-51页 |
4.5.2 变弹因子的估计 | 第51-52页 |
4.6 数据处理与迭代补偿型面生成 | 第52-53页 |
4.7 迭代补偿结果 | 第53-55页 |
4.8 技术试验与验证情况 | 第55-57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