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8页 |
2 问题的提出:从“邓玉娇案”谈起 | 第8-11页 |
·案情介绍 | 第8-9页 |
·主要问题 | 第9-11页 |
3 特殊防卫概述 | 第11-16页 |
·特殊防卫的概念 | 第11-12页 |
·关于特殊防卫概念的各种学说 | 第11页 |
·对上述学说的评述 | 第11-12页 |
·本文的观点 | 第12页 |
·特殊防卫的性质 | 第12-16页 |
·关于特殊防卫性质的各种观点 | 第13页 |
·对上述观点的评述 | 第13-15页 |
·本文的观点 | 第15-16页 |
4 特殊防卫的适用条件 | 第16-24页 |
·关于特殊防卫适用要件的各种学说及评述 | 第16-17页 |
·起因条件:必须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存在 | 第17页 |
·时机条件:暴力犯罪正在进行 | 第17-20页 |
·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 | 第20-22页 |
·主观条件:必须具备正当的防卫意图 | 第22页 |
·限度条件:必须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度 | 第22-24页 |
5 特殊防卫权的立法缺陷与完善建议 | 第24-30页 |
·对“行凶”的理解及完善建议 | 第24-25页 |
·对“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理解及完善建议 | 第25-26页 |
·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理解及完善建议 | 第26-27页 |
·建议增加举证责任条款 | 第27-28页 |
·引进“撤退原则” | 第28-30页 |
6 问题的解决:对“邓玉娇案”的评析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