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汞的概述 | 第10-11页 |
1.1.1 汞的危害 | 第10-11页 |
1.1.2 汞的检测 | 第11页 |
1.2 多环芳烃的概述 | 第11-13页 |
1.2.1 PAHs的危害 | 第12页 |
1.2.2 食品中苯并(a)芘系PAHs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1.2.3 目前常用检测方法的不足 | 第13页 |
1.3 拉曼散射 | 第13-16页 |
1.3.1 拉曼散射的原理 | 第13-14页 |
1.3.2 拉曼散射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3 拉曼散射的分类 | 第15-16页 |
1.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16-19页 |
1.4.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原理机制 | 第16-17页 |
1.4.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特点 | 第17-18页 |
1.4.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活性基底介绍 | 第19-20页 |
1.5.1 金属电极表面 | 第19页 |
1.5.2 用纳米技术获得SERS基底 | 第19-20页 |
1.5.3 含“结点”结构的纳米活性基底 | 第20页 |
1.6 纳米粒子SERS基底的制备 | 第20-22页 |
1.6.1 金纳米粒子 | 第20-21页 |
1.6.2 胶束模板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 第21页 |
1.6.3 Fe_3O_4/Au复合性磁性纳米粒子 | 第21-22页 |
1.7 植酸类化合物简介 | 第22-23页 |
1.8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6页 |
1.8.1 利用拉曼探针检测水体中的汞离子 | 第23-24页 |
1.8.2 食用油中苯并芘的拉曼检测 | 第24页 |
1.8.3 多环芳烃的拉曼检测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利用拉曼探针检测水体中的汞离子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1 试剂 | 第26-27页 |
2.2.2 仪器 | 第27页 |
2.2.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7页 |
2.2.4 汞离子拉曼探针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2.3.1 拉曼探针检测汞离子 | 第28-30页 |
2.3.2 拉曼检测汞离子的表征 | 第30-33页 |
2.3.3 SERS检测汞离子的孵化时间优化 | 第33-35页 |
2.3.4 拉曼探针检测汞离子的灵敏度 | 第35页 |
2.3.5 拉曼探针的选择性 | 第35-36页 |
2.3.6 实际样品检测 | 第36-37页 |
2.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食用油中苯并芘的拉曼检测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3.2.1 试剂 | 第38页 |
3.2.2 仪器 | 第38页 |
3.2.3 IP6-Au NPs基底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4 AMN基底的制备 | 第39页 |
3.2.5 苯并芘的SERS检测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3.3.1 便携式拉曼检测苯并芘 | 第39-42页 |
3.3.2 苯并芘检测的灵敏度 | 第42-44页 |
3.3.3 食用油中苯并芘的SERS检测 | 第44-46页 |
3.4 结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多环芳烃的拉曼检测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4.2.1 试剂 | 第48页 |
4.2.2 仪器 | 第48页 |
4.2.3 IP6-Au NPs基底的制备 | 第48页 |
4.2.4 多环芳烃的SERS检测 | 第48-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3.1 便携式拉曼检测多环芳烃 | 第49-51页 |
4.3.2 多环芳烃的检测灵敏度 | 第51-56页 |
4.3.3 多环芳烃的同时检测 | 第56-57页 |
4.4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