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20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 治理理论的内涵 | 第16-17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18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六)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1. 创新点 | 第19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一、内蒙古高校研究生思想状况 | 第20-29页 |
(一) 政治态度和道德修养状况 | 第20-22页 |
1. 政治态度 | 第20-21页 |
2. 思想道德修养 | 第21-22页 |
(二) 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状况 | 第22-24页 |
1. 人生态度 | 第22-23页 |
2. 人生理想 | 第23-24页 |
(三) 学习和教育状况 | 第24-26页 |
1. 学习态度 | 第24-25页 |
2. 教育效果 | 第25-26页 |
(四) 就业和创新精神状况 | 第26-28页 |
1. 就业观念 | 第26-27页 |
2. 创新精神 | 第27-28页 |
(五) 人际交往的表现 | 第28-29页 |
二、内蒙古高校研究生思想现状所反应的问题 | 第29-34页 |
(一) 政治信仰迷失,功利化特点突出 | 第29-30页 |
(二) 缺乏社会责任感 | 第30页 |
(三) 缺乏未来规划,安于现状 | 第30-31页 |
(四) 价值取向趋于务实 | 第31页 |
(五) 强调个性化发展,忽视集体的观念 | 第31-32页 |
(六) 实践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 | 第32页 |
(七) 人际交往能力存在障碍 | 第32-34页 |
三、内蒙古高校研究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 | 第34-36页 |
1. 理念陈旧 | 第34页 |
2. 体制僵化 | 第34-35页 |
3. 内容陈旧 | 第35页 |
4. 手段和方法缺乏创新,教育途径有限 | 第35-36页 |
(二) 研究生自身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1. 群体结构复杂 | 第36页 |
2. 视野不够宽泛 | 第36-37页 |
(三) 环境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1. 国际形势的影响 | 第37页 |
2. 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 第37页 |
3. 网络环境的严峻挑战 | 第37-39页 |
四、治理理论视域下加强内蒙古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39-50页 |
(一) 更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39-41页 |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39-40页 |
2. 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 | 第40-41页 |
3. 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 | 第41页 |
(二)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 第41-43页 |
1. 完善工作的运行机制 | 第41-42页 |
2. 加强人才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三) 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43-45页 |
1. 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 第43-44页 |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第44页 |
3. 有力开展就业指导 | 第44-45页 |
(四)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45-48页 |
1.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 | 第45-46页 |
2.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 | 第46-47页 |
3. 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47-48页 |
(五)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48-50页 |
1. 优化社会环境 | 第48页 |
2. 优化校园环境 | 第48-49页 |
3. 优化网络环境 | 第49-50页 |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