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2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 | 第11-12页 |
1.3 国外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研究 | 第12-14页 |
1.4 国内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实践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论文的研究流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铁路建设对环境造成影响评价的理论 | 第20-34页 |
2.1 铁路对环境的影响概述 | 第20-23页 |
2.1.1 铁路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 第20-21页 |
2.1.2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2.1.3 铁路路域环境系统的特性 | 第22-23页 |
2.2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理论 | 第23-26页 |
2.2.1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3-24页 |
2.2.2 系统论 | 第24-26页 |
2.3 铁路建设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 第26页 |
2.3.1 铁路建设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 第26页 |
2.3.2 铁路对自然和生态的积极影响 | 第26页 |
2.4 铁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第26-31页 |
2.4.1 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 第26-27页 |
2.4.2 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第27页 |
2.4.3 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 | 第27-29页 |
2.4.4 对水环境的影响 | 第29页 |
2.4.5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6 对声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2.5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31-32页 |
2.5.1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内容 | 第31页 |
2.5.2 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 | 第31-32页 |
2.6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铁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 | 第34-44页 |
3.1 指标体系的定义 | 第34-35页 |
3.1.1 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34页 |
3.1.2 指标体系的特征和分类 | 第34-35页 |
3.2 铁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3.3 铁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3.3.1 常用的构建方法 | 第36-37页 |
3.3.2 构建铁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 第37-39页 |
3.3.3 铁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PSR框架 | 第39-40页 |
3.4 基于PSR的铁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 第40-43页 |
3.4.1 铁路施工期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40-41页 |
3.4.2 营运期评价指标初选 | 第41-43页 |
3.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及测算 | 第44-56页 |
4.1 影响因子的筛选方法 | 第44-46页 |
4.2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第46-49页 |
4.2.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6-47页 |
4.2.2 层次分析法 | 第47-49页 |
4.3 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49-53页 |
4.3.1 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 | 第49页 |
4.3.2 定量指标的量化方法 | 第49-53页 |
4.4 铁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实例研究—以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甘肃段)为例 | 第56-66页 |
5.1 项目工程概况 | 第56-57页 |
5.2 第二双线环境影响评价分层次评价体系 | 第57-63页 |
5.3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分析 | 第63-65页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70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所得结论 | 第66-67页 |
6.2 本文的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67页 |
6.3 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