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斯汀不同的给药途径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概述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8页 |
·材料 | 第12-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主要试剂 | 第12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12-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造兔左眼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 第13页 |
·术后处理 | 第13页 |
·实验分组 | 第13页 |
·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动物处死方法、时间与取材 | 第14页 |
·术后观察 | 第14-17页 |
·活体观察指标 | 第14页 |
·角膜新生血管定量 | 第14-15页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15-16页 |
·房水VEGF检测 | 第16-17页 |
·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8-23页 |
·结膜,角膜大体情况 | 第18-19页 |
·裂隙灯宏观观察兔眼碱烧伤后的情况 | 第18页 |
·眼部并发症发现情况 | 第18-19页 |
·角膜新生血管测量 | 第19-20页 |
·房水中VEGF的表达情况 | 第20-21页 |
·角膜组织中CD31的表达 | 第21-22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22-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5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附图 | 第29-37页 |
综述 | 第37-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