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超前地质预报在西成客专大秦岭隧道的综合应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1.5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第16-18页
        1.5.1 地质调查法第16页
        1.5.2 物探法第16-18页
        1.5.3 超前水平钻探法第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2章 西成客专大秦岭隧道地质调查分析第20-33页
    2.1 西成客专工程概述第20页
    2.2 西成客专大秦岭隧道工程概况第20-27页
        2.2.1 大秦岭地质概况第20-22页
        2.2.2 地形地貌第22页
        2.2.3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第22-23页
        2.2.4 地层岩性第23-24页
        2.2.5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第24-25页
        2.2.6 地质构造第25-27页
    2.3 隧道工程地质问题第27-32页
        2.3.1 岩爆第27-28页
        2.3.2 围岩失稳第28-30页
        2.3.3 突、涌水(泥)第30-31页
        2.3.4 高地温问题及放射性异常监测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TSP法和GPR法在大秦岭隧道超前预报的应用第33-58页
    3.1 TSP法基本工作原理方法第33-37页
        3.1.1 TSP技术基本理论第34-35页
        3.1.2 反射界面规模的探测原理第35页
        3.1.3 TSP203系统数据处理和计算步骤第35-36页
        3.1.4 TSP地震波反射法的一般解释原则第36-37页
    3.2 地质雷达(GPR)工作原理第37-40页
        3.2.1 地质雷达(GPR)基本工作原理第37-39页
        3.2.2 地质雷达(GPR)的使用方法第39-40页
    3.3 GPR和TSP法在大秦岭隧道的应用第40-57页
        3.3.1 GPR法预报分析第40-46页
        3.3.2 TSP203技术应用的工程探测实例第46-53页
        3.3.3 GPR法和TSP203技术综合应用实例第53-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大秦岭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可靠度评判第58-63页
    4.1 建立可靠度评判模型第58-60页
        4.1.1 TSP法目标可靠度(T)第58-59页
        4.1.2 地质雷达法目标可靠度(D)第59页
        4.1.3 红外探水法目标可靠度(H)第59-60页
    4.2 大秦岭隧道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可靠度评价第60-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大秦岭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模糊判别方法应用第63-74页
    5.1 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第63-66页
        5.1.1 模糊(FUZZY)综合评价第63-64页
        5.1.2 层次分析法第64-66页
    5.2 大秦岭隧道岩爆超前预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第66-69页
        5.2.1 评判因素的取值及分级标准第67页
        5.2.2 确定评判因素集第67-68页
        5.2.3 确定隶属函数第68-69页
    5.3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岩爆预报应用实例第69-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人工合成骨联合釉基质蛋白衍生物(EMD)与单用EMD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