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以人为本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1页 |
1.2.2 城镇化发展理论向人本方面的转移 | 第11-12页 |
1.2.3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城市发展质量的研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概念界定 | 第17-24页 |
2.1 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1.2 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理论 | 第18页 |
2.1.3 过度城市化理论与城市膨胀理论 | 第18-19页 |
2.1.4 “田园城市”理论 | 第19页 |
2.2 以人为本视角下城市发展的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2.2.1 人本视角下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2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城市发展 | 第20-22页 |
2.3 建国后我国城市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省会城市人本发展质量的测度与评价 | 第24-34页 |
3.1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城市发展质量测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4-28页 |
3.1.1 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建立原则 | 第24-25页 |
3.1.2 人本视角下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 第25-28页 |
3.2 人本视角下城市发展质量的测算过程 | 第28-34页 |
3.2.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28页 |
3.2.2 熵值法赋权的计算过程 | 第28-30页 |
3.2.3 计算结果及评价 | 第30-34页 |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34-38页 |
4.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34-36页 |
4.2 对策建议 | 第36-37页 |
4.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