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小麦秸秆降解复合菌群FWD1的构建、降解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20页
        1.3.1 农作物秸秆及其化学组成第13-17页
        1.3.2 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第17-18页
        1.3.3 微生物复合菌群协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3.4 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第18-20页
    1.4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高效稳定小麦秸秆降解复合菌群FWD1的构建第21-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2.1.1 研究区概况第21页
        2.1.2 样品采集第21-22页
        2.1.3 试验方法第22-2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2.2.1 葡萄糖和木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4-25页
        2.2.2 土壤样品原始及富集培养后的CMCase酶活和木聚糖酶酶活第25-27页
        2.2.3 土壤样品富集培养 16d后对小麦秸秆的降解能力第27页
        2.2.4 不同代数培养物对小麦秸秆降解能力的变化第27-29页
        2.2.5 不同代数培养物的菌种组成变化第29页
    2.3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小麦秸秆降解复合菌群FWD1的降解特性第30-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3.1.1 试验材料第30页
        3.1.2 试验方法第30-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40页
        3.2.1 复合菌群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中pH的变化第32-33页
        3.2.2 复合菌群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中酶活的变化第33-35页
        3.2.3 复合菌群对小麦秸秆的降解能力第35页
        3.2.4 小麦秸秆降解液组成分析第35-37页
        3.2.5 复合菌群对其它木质纤维素材料的降解能力第37-38页
        3.2.6 复合菌群降解不同木质纤维素材料过程中菌种的动态变化第38-40页
    3.3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复合菌群FWD1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第42-47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2-43页
        4.1.1 试验材料第42页
        4.1.2 DNA的提取与PCR扩增第42页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2-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4.2.1 复合菌群FWD1和QLI测序结果及取样深度验证第43页
        4.2.2 复合菌群FWD1和QLI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第43-44页
        4.2.3 复合菌群FWD1和QLI中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第44-46页
    4.3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5.1 总结第47页
    5.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城市农业科技创新中企业主体地位研究
下一篇:系统论视域下的人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