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气流组织对光伏窗热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非晶硅薄膜光伏窗实验设计 | 第22-38页 |
2.1 光伏窗与空调系统 | 第22-25页 |
2.1.1 光伏窗系统简介 | 第22-24页 |
2.1.2 空调系统简介 | 第24-25页 |
2.2 实验平台介绍 | 第25-28页 |
2.2.1 光伏窗系统布置 | 第25-27页 |
2.2.2 空调系统营造 | 第27-28页 |
2.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2.4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2.4.1 光伏窗发电性能分析 | 第30-31页 |
2.4.2 光伏窗得热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2.4.3 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分析 | 第33-34页 |
2.5 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室内温度场与光伏窗内表面温度分布 | 第38-52页 |
3.1 室内温度场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3.2 夏季混合送风系统 | 第39-44页 |
3.3 夏季分层空调系统 | 第44-49页 |
3.4 冬季分层空调系统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夏季工况非晶硅单层光伏窗热电性能分析 | 第52-82页 |
4.1 混合送风系统结果分析 | 第52-65页 |
4.1.1 混合送风系统室内气流温度影响 | 第52-59页 |
4.1.1.1 光伏窗发电性能 | 第53-55页 |
4.1.1.2 光伏窗得热性能 | 第55-57页 |
4.1.1.3 室内热舒适性 | 第57-59页 |
4.1.2 混合送风系统送风速度影响 | 第59-65页 |
4.1.2.1 光伏窗发电性能 | 第59-61页 |
4.1.2.2 光伏窗得热性能 | 第61-63页 |
4.1.2.3 室内热舒适性 | 第63-65页 |
4.2 分层空调系统结果分析 | 第65-76页 |
4.2.1 分层空调系统室内气流温度影响 | 第65-70页 |
4.2.1.1 光伏窗发电性能 | 第65-67页 |
4.2.1.2 光伏窗得热性能 | 第67-69页 |
4.2.1.3 室内热舒适性 | 第69-70页 |
4.2.2 分层空调系统送风速度影响 | 第70-76页 |
4.2.2.1 光伏窗发电性能 | 第71-73页 |
4.2.2.2 光伏窗得热性能 | 第73-75页 |
4.2.2.3 室内热舒适性 | 第75-76页 |
4.3 两种空调系统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4.3.1 光伏窗发电性能 | 第77-78页 |
4.3.2 光伏窗得热性能 | 第78-79页 |
4.3.3 室内热舒适性 | 第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第五章 冬季工况非晶硅双层光伏窗热电性能分析 | 第82-88页 |
5.1 双层光伏窗系统的“烟囱效应” | 第82-83页 |
5.2 双层光伏窗发电性能 | 第83-85页 |
5.3 双层光伏窗得热性能 | 第85-87页 |
5.4 室内热舒适性分析 | 第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光伏窗综合性能分析 | 第88-92页 |
6.1 夏季工况单层光伏窗 | 第88-90页 |
6.1.1 空调系统选择 | 第88-89页 |
6.1.2 室内气流温度选择 | 第89页 |
6.1.3 空调送风速度选择 | 第89-90页 |
6.2 冬季工况双层光伏窗 | 第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七章 实验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7.1 结论 | 第92-93页 |
7.2 展望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