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相关内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区域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1.5 研究关键点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关键点 | 第17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分析 | 第18-34页 |
2.1 典型村域概况 | 第18页 |
2.2 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特征分析 | 第18-26页 |
2.2.1 土地利用状况及特征 | 第18-19页 |
2.2.2 农村建设用地现状规模及特征 | 第19-22页 |
2.2.3 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及特征 | 第22-25页 |
2.2.4 现状规模数据与结构分类数据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2.3 农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 第26-32页 |
2.3.1 空间布局特征分析模块 | 第26-28页 |
2.3.2 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2.3.3 空间布局变化途径分析 | 第30-32页 |
2.4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2.4.1 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偏大,人均用地超标 | 第32页 |
2.4.2 农村建设用地结构比例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 | 第32-33页 |
2.4.3 农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模式不同,“小、散、乱”现象突出 | 第33页 |
2.4.4 农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变化过多,缺乏规划统筹性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农村建设用地存量测算 | 第34-51页 |
3.1 农村建设用地存量测算理论研究 | 第34-36页 |
3.1.1 存量农村建设用地的内涵 | 第34-35页 |
3.1.2 存量农村建设用地的来源 | 第35页 |
3.1.3 存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理论 | 第35-36页 |
3.1.4 存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思路 | 第36页 |
3.2 存量建设用地理论规模 | 第36-40页 |
3.2.1 理论规模测算模型 | 第36-37页 |
3.2.2 人均用地标准的确定 | 第37-38页 |
3.2.3 理论规模测算结果及空间分析 | 第38-40页 |
3.3 存量建设用地现势规模 | 第40-47页 |
3.3.1 现势规模测算模型 | 第40-41页 |
3.3.2 现势规模修正系数确定 | 第41-44页 |
3.3.3 现势规模测算结果及空间分析 | 第44-47页 |
3.4 存量建设用地结构规模 | 第47-51页 |
3.4.1 结构规模测算模型 | 第47页 |
3.4.2 结构规模比重系数确定 | 第47-48页 |
3.4.3 结构规模测算结果及空间分析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存量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对策和建议 | 第51-57页 |
4.1 建立存量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制度 | 第51-52页 |
4.1.1 完善用地情况详查 | 第51页 |
4.1.2 明晰存量农村建设用地产权 | 第51页 |
4.1.3 制定存量农村建设用地利用规划 | 第51-52页 |
4.2 完善存量农村建设用地交易制度 | 第52页 |
4.2.1 明确交易主体和范围 | 第52页 |
4.2.2 建立用地评估体系 | 第52页 |
4.2.3 完善土地交易市场 | 第52页 |
4.3 优选存量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模式 | 第52-56页 |
4.3.1 规划城镇拓展区内模式 | 第53-54页 |
4.3.2 可整理区内模式 | 第54-56页 |
4.4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建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图 | 第64-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