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第2章 企业经营效益评价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企业经营效益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 第15-16页 |
2.1.1. 企业经营效益评价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企业经营效益评价的意义 | 第15-16页 |
2.2. 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6页 |
2.2.2. 权变理论 | 第16页 |
2.2.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 企业经营效益评价的方法 | 第17-20页 |
2.3.1. 平衡计分卡 | 第17页 |
2.3.2.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17-18页 |
2.3.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18页 |
2.3.4. 杜邦分析法 | 第18-19页 |
2.3.5. 因子分析法 | 第19-20页 |
第3章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0-26页 |
3.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3.1.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 第20页 |
3.1.2.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类别 | 第20-21页 |
3.1.3.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状况 | 第21-23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第23-24页 |
3.2.1. 科学性原则 | 第23页 |
3.2.2.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3页 |
3.2.3. 可比性原则 | 第23页 |
3.2.4. 战略性原则 | 第23-24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3.3.1. 速度规模指标 | 第24页 |
3.3.2. 效益质量指标 | 第24-25页 |
3.3.3. 社会贡献指标 | 第25-26页 |
第4章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分析 | 第26-43页 |
4.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基本分析 | 第26-28页 |
4.2.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综合分析 | 第28-33页 |
4.2.1.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 第28页 |
4.2.2. 实证分析 | 第28-33页 |
4.2.3. 实证结论 | 第33页 |
4.3.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同行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比较 | 第33-43页 |
4.3.1. 速度规模比较 | 第34-37页 |
4.3.2. 效益质量比较 | 第37-40页 |
4.3.3. 社会贡献比较 | 第40-43页 |
第5章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5.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5.1.1. 宏观因素 | 第43-44页 |
5.1.2. 行业相关因素 | 第44页 |
5.1.3. 内部微观因素 | 第44-45页 |
5.2.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5.2.1. 自身发展能力存在欠缺 | 第45页 |
5.2.2. 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 | 第45页 |
5.2.3. 险种开发能力弱 | 第45-46页 |
5.2.4. 保险代理人素质不高 | 第46页 |
5.2.5. 行业固有发展瓶颈仍未解决 | 第46-48页 |
第6章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高经营效益的建议 | 第48-51页 |
6.1. 基于公司内部的发展策略 | 第48-50页 |
6.1.1. 提高员工素质 | 第48页 |
6.1.2. 积极调整业务结构 | 第48-49页 |
6.1.3. 创新寿险产品 | 第49-50页 |
6.2. 基于公司外部的发展策略 | 第50-51页 |
6.2.1. 加强保险监管 | 第50页 |
6.2.2. 加强银保合作 | 第50页 |
6.2.3. 政府拓展寿险公司投资渠道 | 第50-51页 |
第7章 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