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植物——土壤反馈的理论机制 | 第11-12页 |
1.2.2 土壤物理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 第12-13页 |
1.2.3 土壤化学性质与植被群群落的关系 | 第13-15页 |
1.2.4 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的关系 | 第15-17页 |
1.2.5 土壤生物学性状与植物群落的关系 | 第17-19页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2.1.1 梭梭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2.1.2 白刺、骆驼刺研究区概况 | 第23页 |
2.1.3 滨藜研究区概况 | 第23页 |
2.2.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1 土壤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3-24页 |
2.2.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67页 |
3.1 梭梭群落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养分特征 | 第25-34页 |
3.1.1 梭梭群落土壤容重和水分的季节性变化 | 第25-26页 |
3.1.2 梭梭群落土壤pH和盐分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3.1.3 梭梭群落土壤微生物、酶和呼吸特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27-28页 |
3.1.4 梭梭群落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28页 |
3.1.5 梭梭群落土壤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31页 |
3.1.6 梭梭落表层土壤生物指标与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3.1.7 讨论 | 第33-34页 |
3.1.8 小结 | 第34页 |
3.2 白刺群落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养分特征 | 第34-43页 |
3.2.1 白刺群落土壤容重和水分的季节性变化 | 第35页 |
3.2.2 白刺群落土壤pH和盐分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5-37页 |
3.2.3 白刺群落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和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 | 第37页 |
3.2.4 白刺群落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3.2.5 白刺群落表层土壤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3.2.6 白刺群落土壤生物指标与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0-42页 |
3.2.7 讨论 | 第42-43页 |
3.2.8 小结 | 第43页 |
3.3 滨藜群落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养分特征 | 第43-53页 |
3.3.1 滨藜群落土壤容重和水分的季节性变化 | 第44-45页 |
3.3.2 滨藜群落土壤pH和盐分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3.3.3 滨藜群落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酶和呼吸特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6-47页 |
3.3.4 滨藜群落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7-48页 |
3.3.5 滨藜群落表层土壤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3.3.6 滨藜群落表层土壤生物指标与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0-52页 |
3.3.7 讨论 | 第52页 |
3.3.8 小结 | 第52-53页 |
3.4 骆驼刺群落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养分特征 | 第53-64页 |
3.4.1 骆驼刺群落土壤容重和水分的季节性变化 | 第53-54页 |
3.4.2 骆驼刺群落土壤pH和盐分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54-55页 |
3.4.3 骆驼刺群落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微生物、酶和呼吸特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55-57页 |
3.4.4 骆驼刺群落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57-58页 |
3.4.5 骆驼刺群落土壤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8-60页 |
3.4.6 骆驼刺群落土壤微生物、土壤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2页 |
3.4.7 讨论 | 第62-63页 |
3.4.8 小结 | 第63-64页 |
3.5 不同群落土壤与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64-67页 |
3.5.1 主成分分析 | 第64页 |
3.5.2 不同影响因子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和排序 | 第64-6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4.1 结论 | 第67-68页 |
4.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项目来源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
导师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