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民化的行为选择与实现路径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现有文献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 | 第13-16页 |
1.2.3 现有文献总结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1.3.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3 本文体系结构 | 第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城乡二元结构概念 | 第19页 |
2.1.2 农民工概念 | 第19页 |
2.1.3 农民市民化概念 | 第19-20页 |
2.1.4 市民化类型 | 第20页 |
2.1.5 市民化模式 | 第20-21页 |
2.2 关于农民市民化相关理论的概述 | 第21-27页 |
2.2.1 劳动力转移经典理论 | 第21-23页 |
2.2.2 行为选择理论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3.1 农民市民化的产生和发展 | 第27-28页 |
3.1.1 农民市民化问题的产生 | 第27页 |
3.1.2 农民市民化问题的发展 | 第27-28页 |
3.1.3 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趋势 | 第28页 |
3.2 农民市民化的基本特征 | 第28-30页 |
3.2.1 异地市民化的基本特征 | 第28-29页 |
3.2.2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3.3 主要模式 | 第30-32页 |
3.3.1 异地市民化模式 | 第30-31页 |
3.3.2 本地市民化模式 | 第31-32页 |
3.4 总体评价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农民市民化障碍因素分析 | 第33-42页 |
4.1 农民市民化障碍因素形成机理 | 第33-35页 |
4.2 制度性障碍 | 第35-38页 |
4.2.1 农民市民化的户籍制度障碍 | 第35-36页 |
4.2.2 农民市民化存在的土地制度障碍 | 第36-37页 |
4.2.3 农民市民化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障碍 | 第37-38页 |
4.3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非制度性障碍 | 第38-41页 |
4.3.1 农民市民化面临人力资本障碍 | 第38-39页 |
4.3.2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面临心理障碍 | 第39-40页 |
4.3.3 市民化的成本障碍 | 第40-41页 |
4.4 第四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农民市民化的行为选择分析 | 第42-54页 |
5.1 农民市民化行为选择的内在机理 | 第42-44页 |
5.2 农民市民化行为选择的一般特征 | 第44-46页 |
5.2.1 有限选择 | 第44-45页 |
5.2.2 被动性选择 | 第45页 |
5.2.3 自我理性选择 | 第45-46页 |
5.3 农民市民化行为选择的类型 | 第46-52页 |
5.3.1 异地市民化 | 第46-50页 |
5.3.2 本地市民化 | 第50-52页 |
5.4 农民市民化行为选择分析的政策含义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农民市民化的动力建构与路径优化 | 第54-70页 |
6.1 农民市民化的动力建构 | 第54-60页 |
6.1.1 制度的完善促进市民化 | 第54-57页 |
6.1.2 农业技术进步作为农民市民化的外在动力 | 第57-59页 |
6.1.3 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化促进农民市民化 | 第59-60页 |
6.2 农民市民化的路径优化 | 第60-67页 |
6.2.1 异地市民化的路径优化 | 第60-61页 |
6.2.2 本地市民化的路径优化 | 第61页 |
6.2.3 本地市民化的地域选择优化 | 第61-66页 |
6.2.4 农民市民化路径优化总结 | 第66-67页 |
6.3 市民化路径图 | 第67-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