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杭州市富阳区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第17-21页
        1.5.1 富阳区概况第17-19页
        1.5.2 基础数据第19-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27页
    2.1 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与内涵第21-22页
    2.2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第22-24页
    2.3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富阳区城市增长演变及其驱动因子分析第27-35页
    3.1 富阳区城市空间增长演变第27-30页
        3.1.1 城市雏形阶段第29页
        3.1.2 中心城区轴向扩展阶段第29页
        3.1.3 组团式快速扩展阶段第29-30页
        3.1.4 城镇组团与主城区连接趋势拓展第30页
    3.2 城市发展模式第30-31页
    3.3 富阳区空间增长驱动因子分析第31-34页
        3.3.1 自然因素第31-32页
        3.3.2 经济发展因素第32-33页
        3.3.3 社会因素第33页
        3.3.4 政策因素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刚性增长边界划定第35-45页
    4.1 划定原则第35页
    4.2 城市刚性增长边界划定第35-42页
        4.2.1 确定不适宜建设的评价因子第35-36页
        4.2.2 刚性增长边界划定基础第36-39页
        4.2.3 对刚性增长边界调整第39-42页
    4.3 边界合理性评价第42-44页
        4.3.1 方法科学,划定简便第42页
        4.3.2 与相关规划衔接,划定结果合理第42-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富阳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第45-63页
    5.1 历年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第45-51页
        5.1.1 历年建设用地规模变化情况第45-46页
        5.1.2 建设用地需求增长驱动因素分析第46-51页
    5.2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第51-56页
        5.2.1 构建回归模型第51-52页
        5.2.2 模型优化第52-54页
        5.2.3 相关影响因子预测第54-55页
        5.2.4 目标年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第55-56页
    5.3 灰色系统模型GM(1,1)方法第56-58页
    5.4 建设用地总规模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第58-61页
        5.4.1 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测第58-59页
        5.4.2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第59-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富阳区弹性增长边界划定第63-74页
    6.1 弹性增长边界划定的原则与方法第63页
        6.1.1 划定原则第63页
        6.1.2 划定方法第63页
    6.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第63-66页
    6.3 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方向第66-68页
        6.3.1 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第66-68页
        6.3.2 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方向预测第68页
    6.4 弹性增长边界划定第68-71页
        6.4.1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第68-70页
        6.4.2 划定弹性增长边界第70-71页
    6.5 边界合理性评价第71-72页
        6.5.1 划定方法切合实际第71页
        6.5.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合理,为弹性UGB奠定了合理性基础第71-72页
        6.5.3 紧密衔接《富阳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划定结果合理第72页
    6.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七章 结论、建议和展望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页
    7.2 建议第74-75页
        7.2.1 边界划定的建议第74-75页
        7.2.2 边界实施和管理建议第75页
    7.3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作者简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聊城地区木板大鼓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共享途径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