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概述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TFDS研究现状及所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2.2 图像匹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轮廓重构算法及应用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主体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货运列车图像检测整体方案 | 第17-31页 |
2.1 TFDS简介及系统运作流程 | 第17-19页 |
2.2 典型检测区域分析 | 第19-21页 |
2.3 检测图像预处理 | 第21-25页 |
2.3.1 双边滤波 | 第21-22页 |
2.3.2 中值滤波 | 第22-23页 |
2.3.3 对比度拉伸 | 第23-24页 |
2.3.4 预处理方案的选定 | 第24-25页 |
2.4 检测图像分割 | 第25-28页 |
2.4.1 基于阈值的分割 | 第25-27页 |
2.4.2 基于边缘的分割 | 第27-28页 |
2.5 检测图像轮廓提取方案分析与选定 | 第28-30页 |
2.5.1 弗雷曼链码 | 第28-29页 |
2.5.2 检测图像轮廓提取方案的分析与选定 | 第29-30页 |
2.6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轮廓重构及其匹配方法 | 第31-37页 |
3.1 轮廓重构特征 | 第31-33页 |
3.2 轮廓重构匹配方法及实例 | 第33-35页 |
3.2.1 基于轮廓重构辅助的匹配 | 第33-34页 |
3.2.2 基于轮廓重构特征描绘的匹配 | 第34-35页 |
3.3 相似性度量方法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重构轮廓辅助匹配路径规划的图像分级匹配方法 | 第37-50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算法基本原理 | 第38页 |
4.3 车轮外圆轮廓重构 | 第38-39页 |
4.4 闸瓦轮廓特征描绘 | 第39-41页 |
4.4.1 不变矩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4.4.2 Hu不变矩的生成 | 第40-41页 |
4.5 匹配方案 | 第41-45页 |
4.5.1 改进的相似性度量方法 | 第41-42页 |
4.5.2 初级匹配路径规划 | 第42页 |
4.5.3 初级候选点容器双阈值门限机制 | 第42-44页 |
4.5.4 二级匹配区域规划 | 第44-45页 |
4.6 方案实现与效果对比 | 第45-49页 |
4.6.1 区域和轮廓遍历匹配对比实验论证 | 第45-46页 |
4.6.2 匹配过程的实现 | 第46-47页 |
4.6.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7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轮廓有向线段重构与直方图统计的图像匹配方法 | 第50-65页 |
5.1 引言 | 第50-51页 |
5.2 缓解阀盖区域锁定流程 | 第51页 |
5.3 轮廓有向线段重构 | 第51-56页 |
5.3.1 图像预处理和目标轮廓提取 | 第51-52页 |
5.3.2 初始采样点的确定 | 第52-53页 |
5.3.3 轮廓关键点采样 | 第53-56页 |
5.4 重构轮廓的特征描绘 | 第56-58页 |
5.4.1 有向相对夹角 | 第57页 |
5.4.2 归一化当量距离 | 第57-58页 |
5.5 匹配方案 | 第58-61页 |
5.5.1 基于成对有向线段特征和二维直方图的匹配 | 第58-59页 |
5.5.2 基于复指数函数傅里叶描述子的一维直方图匹配 | 第59-60页 |
5.5.3 直方图相似性度量方法 | 第60-61页 |
5.6 方案实现与效果对比 | 第61-63页 |
5.7 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页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2页 |
二、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