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主要研究的内容与创新 | 第10-11页 |
·各章内容简介 | 第11-12页 |
第二章 P2P 技术与流媒体技术 | 第12-21页 |
·P2P 技术 | 第12-15页 |
·P2P 网络结构 | 第12-14页 |
·P2P 网络拓扑特性比较 | 第14-15页 |
·流媒体技术 | 第15-17页 |
·流式传输的关键因素 | 第15-16页 |
·网络协议对流媒体的支持 | 第16-17页 |
·P2P 技术与流媒体技术的结合 | 第17-21页 |
·P2P 流媒体内容发布网络技术 | 第17-18页 |
·P2P 流媒体系统架构 | 第18-19页 |
·已有的P2P 流媒体系统 | 第19-21页 |
第三章 NAT 穿越机制研究与实现 | 第21-32页 |
·NAT 穿越简介 | 第21页 |
·STUN 协议与NAT 穿越 | 第21-22页 |
·UDP 打洞 | 第22-24页 |
·TCP 打洞技术 | 第24-26页 |
·NAT 穿越模型的设计 | 第26-32页 |
·模型设计 | 第26-27页 |
·穿越消息的设计 | 第27页 |
·具体的实现过程 | 第27-32页 |
第四章 节点软件总体设计与服务器端的实现 | 第32-44页 |
·流媒体直播系统简介 | 第32页 |
·P2P 流媒体直播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2-36页 |
·P2P 流媒体直播系统P2PSLTV 的框架图 | 第32-33页 |
·流媒体直播系统工作流程 | 第33-35页 |
·P2P 流媒体直播系统节点软件设计 | 第35-36页 |
·PIS 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 | 第36-44页 |
·PIS 服务器总体设计 | 第36-38页 |
·节点的组织与管理 | 第38-40页 |
·节点的选择机制 | 第40-43页 |
·NAT 穿越模块服务器端的实现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节点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功能测试 | 第44-70页 |
·网络接口层 | 第44-47页 |
·网络接口层的实现 | 第44-46页 |
·系统线程的处理流程 | 第46-47页 |
·覆盖网络层 | 第47-51页 |
·通信报文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数据管理模块 | 第48-50页 |
·覆盖网的构建 | 第50-51页 |
·数据交换缓冲层 | 第51-56页 |
·缓存策略与缓存管理 | 第51-53页 |
·邻居节点管理 | 第53-55页 |
·NAT 模块客户端部分 | 第55-56页 |
·管理调度层 | 第56-60页 |
·数据调度技术 | 第56-58页 |
·节点的负载均衡机制 | 第58-60页 |
·管理功能简介 | 第60页 |
·即时消息与文件传输的实现 | 第60-63页 |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测试环境 | 第63页 |
·测试目标与性能指标 | 第63-64页 |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与Coolstreaming 系统比较 | 第67-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总结 | 第70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