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0页 |
1.1 概述 | 第19-2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1-32页 |
1.2.1 碳纳米管的分散方法 | 第21-25页 |
1.2.2 碳纳米管分散的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1.2.3 分形理论研究碳纳米管分散 | 第26-27页 |
1.2.4 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 | 第27-30页 |
1.2.5 碳纳米管取向的表征方法 | 第30-3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第二章 金属镀层碳纳米管的分散 | 第40-59页 |
2.1 金属镀层碳纳米管 | 第40-43页 |
2.1.1 材料 | 第41页 |
2.1.2 碳纳米管粉末样品测试 | 第41-42页 |
2.1.3 碳纳米管XRD谱图 | 第42页 |
2.1.4 碳纳米管EDX元素分析 | 第42-43页 |
2.2 金属镀层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能 | 第43-51页 |
2.2.1 分散液试样制备 | 第43页 |
2.2.2 分散液测试 | 第43-44页 |
2.2.3 超声时间与分散性的关系 | 第44-45页 |
2.2.4 控制温度对分散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2.2.5 分散剂用量对分散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2.2.6 分散剂种类对分散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2.2.7 表面形态及数字图像处理 | 第49-51页 |
2.3 金属镀层碳纳米管分散液的稳定性能 | 第51-55页 |
2.3.1 材料 | 第51页 |
2.3.2 分散液试样制备 | 第51页 |
2.3.3 分散液测试 | 第51页 |
2.3.4 静置时间与吸光度的关系 | 第51-52页 |
2.3.5 控制温度对分散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2.3.6 分散剂种类对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2.3.7 振荡对适宜使用时间的影响 | 第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取向碳纳米管的分散 | 第59-73页 |
3.1 取向碳纳米管 | 第59-61页 |
3.1.1 材料 | 第60页 |
3.1.2 碳纳米管粉末样品测试 | 第60页 |
3.1.3 碳纳米管XRD谱图 | 第60-61页 |
3.2 取向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能 | 第61-67页 |
3.2.1 分散液试样制备 | 第61页 |
3.2.2 分散液测试 | 第61页 |
3.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谱 | 第61-62页 |
3.2.4 超声时间与分散性的关系 | 第62页 |
3.2.5 控制温度对分散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3.2.6 分散剂用量对分散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3.2.7 分散剂种类对分散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3.2.8 表面形态 | 第66-67页 |
3.3 取向碳纳米管分散液的稳定性能 | 第67-71页 |
3.3.1 分散液试样制备与测试 | 第67页 |
3.3.2 静置时间与吸光度的关系 | 第67-68页 |
3.3.3 控制温度对分散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4 分散剂种类对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5 振荡对适宜使用时间的影响 | 第70-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分形理论研究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能 | 第73-112页 |
4.1 分形理论 | 第73-75页 |
4.1.1 分形的概念 | 第73-75页 |
4.1.2 分形维数 | 第75页 |
4.2 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第75-81页 |
4.2.1 盒维数的定义 | 第75-80页 |
4.2.2 盒维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 第80-81页 |
4.3 实验与分析 | 第81-109页 |
4.3.1 纳米粒子不同程度分散示意图 | 第81-86页 |
4.3.2 图片中的体积含量表达 | 第86-89页 |
4.3.3 碳纳米管分散 | 第89-10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研究碳纳米管分散 | 第112-141页 |
5.1 分级网格粗糙度法 | 第112-113页 |
5.2 模型与参数 | 第113-124页 |
5.2.1 均匀分散方粒子模型 | 第113-122页 |
5.2.2 放大倍数与比例尺 | 第122-124页 |
5.3 实验与分析 | 第124-140页 |
5.3.1 纳米粒子不同程度分散示意图 | 第124-131页 |
5.3.2 碳纳米管分散SEM图 | 第131-1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六章 基于数字图像的几何模型参数测量法表征碳纳米管取向度 | 第141-157页 |
6.1 碳纳米管的取向度 | 第141-151页 |
6.1.1 碳纳米管的结构参数 | 第141-150页 |
6.1.2 模型与参数的简化 | 第150-151页 |
6.2 取向度测量程序 | 第151-152页 |
6.3 实验与分析 | 第152-155页 |
6.3.1 碳纳米管取向示意图 | 第152-154页 |
6.3.2 碳纳米管SEM图 | 第154-15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57页 |
第七章 二维傅立叶变换等值线法表征碳纳米管取向度 | 第157-182页 |
7.1 二维傅立叶变换等值线法 | 第157-158页 |
7.2 模型与参数 | 第158-169页 |
7.2.1 直线模型 | 第158-167页 |
7.2.2 双向取向直线模型 | 第167-169页 |
7.3 实验与分析 | 第169-180页 |
7.3.1 碳纳米管不同取向程度示意图 | 第169-176页 |
7.3.2 碳纳米管SEM图 | 第176-18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2页 |
第八章 碳纳米管分散和取向的实际应用 | 第182-188页 |
8.1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 第182-183页 |
8.2 碳纳米管的分散与复合材料导电性能 | 第183-184页 |
8.2.1 高速剪切分散对导电性的影响 | 第183页 |
8.2.2 结合金属粒子的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 | 第183-184页 |
8.3 碳纳米管的电磁场取向与导电性能 | 第184-186页 |
8.3.1 电磁场取向对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 | 第184-186页 |
8.3.2 不同碳纳米管经电磁场取向的导电性能 | 第186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86-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88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88-192页 |
9.1 全文总结 | 第188-190页 |
9.2 存在的不足 | 第190-191页 |
9.3 进一步展望 | 第191-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92页 |
已授权发明专利 | 第192-193页 |
致谢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