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消痤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9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9-1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第10页 |
(三)病情分级标准 | 第10-11页 |
(四)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页 |
(五)病例排除标准 | 第11页 |
(六)病例剔除标准 | 第11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一)治疗组 | 第11-12页 |
(二)对照组 | 第12页 |
(三)疗程 | 第12页 |
四、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 第12-13页 |
(一)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二)评分标准 | 第13页 |
五、疗效评价 | 第13-14页 |
(一)疗效评定方法 | 第13-14页 |
(二)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页 |
六、不良反应观察 | 第14页 |
七、发病相关因素调查 | 第14-15页 |
八、复发情况观察 | 第15页 |
九、统计学分析 | 第15页 |
十、结果 | 第15-19页 |
(一)临床疗效比较 | 第15页 |
(二)主症疗效比较 | 第15页 |
(三)次症疗效比较 | 第15-16页 |
(四)病情等级比较 | 第16页 |
(五)总积分比较 | 第16-17页 |
(六)复发率比较 | 第17页 |
(七)不良反应 | 第17页 |
(八)结果分析 | 第17-19页 |
讨论 | 第19-30页 |
一、中医学对寻常型痤疮的认识 | 第19-21页 |
(一)古代中医学对寻常型痤疮的阐述 | 第19页 |
(二)现代中医对寻常型痤疮的研究 | 第19-20页 |
(三)从湿论治痤疮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二、西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 第21-22页 |
(一)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21页 |
(二)痤疮的治疗 | 第21-22页 |
三、立法依据 | 第22-23页 |
四、方药分析 | 第23-27页 |
(一)药物组成 | 第23页 |
(二)方药分析 | 第23-25页 |
(三)耳穴分析 | 第25页 |
(四)现代药理研究 | 第25-27页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第27-28页 |
(二)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 第28页 |
六、作用机理探讨 | 第28-30页 |
(一)现代药理研究 | 第28-29页 |
(二)耳穴作用机理研究及探讨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综述 | 第36-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发表论文 | 第46-48页 |